日月尧天大,璿玑舜历长。
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端午帖子皇帝阁
介绍
《端午帖子皇帝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也是他的词作中非常著名的一篇。该词作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作者当时正在京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撰写祝颂之词。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别具一格,以“端午帖子”的形式,对皇帝的祝贺,同时也寄寓着作者对朝廷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下面是《端午帖子皇帝阁》的全文:
端午帖子皇帝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落尽垂柳青。
画楼西畔彩旗翻,金缕衣香笑语新。
红烛照人归燕懒,碧纱窗下绣帘垂。
玉钩阑下步轻盈,罗袜生尘步微移。
苏轼在此词中巧妙地运用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元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欢乐而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杰出词人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深厚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
注释: 1. 端午帖子皇帝阁:这是在端午节期间,皇帝所设的帖子。 2. 日月尧天大:意思是说,天地之宽广,日月之辉煌,犹如古代的圣君尧一样伟大。 3. 璿玑舜历长:意思是说,璇玑和历法的运行,如同圣人舜的治国之道一样长久。 4. 侧闻行殿帐:侧耳倾听,听闻了行殿内的帐幕中传出的声音。 5. 多集上书囊:听说有许多书信被聚集在一个袋子里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皇帝阁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最后进行赏析。 “令月初登黍,嘉辰旧沐兰”,意思是初月已升,新秋时节,皇帝赐福于民,赐民以新米,赐民以兰草。“令月”指农历五月五日,也写作“仲夏”; “新秋”指农历八月; “登黍”“沐兰”都是赐给百姓的。这两句写端午节赐民以食和物,表现了统治者对民众的恩泽。“宸思”指皇帝的心意或心思
注释: 端午帖子皇帝阁:这是在端午节时,皇帝会张贴的一张帖子,上面写有祝福和祝愿的内容。 赫日中天正,清风养物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高挂在空中,照亮了大地;清风拂过万物,滋养着它们生长。 葵倾多士志,草偃万方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向日葵倾斜着身体,象征着忠诚和坚定的意志;草丛中的小草偃卧着,代表着和平与安宁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
【注释】: 1. 端午帖子皇帝阁:端午节的帖子是皇帝在阁上颁发的。 2. 殿阁南薰细:殿阁上的南风细细吹来,香气袅袅。 3. 宫壶昼漏迟:皇宫中的漏壶滴答的声音显得特别地缓慢。 4. 皇恩隆宰辅:皇帝对宰辅大臣非常恩宠。 5. 赐扇御书诗:皇帝赐给宰相扇子并亲笔作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端午节的景象:皇帝在阁上颁发端午帖子,殿阁上的南风细细吹来,皇宫中的漏壶滴答的声音显得特别地缓慢
端午帖子皇帝阁 【注释】: 缕缯(lǚ zēng)采药谩区区 —— “缕缯”是细薄的丝织品,“采药”是指采集草药。“区区”是形容做事不专心,不仔细。 谁似君王用意殊 —— 谁像陛下用心如此独到。 仁政便为医国艾 —— 施行仁政就能如同针灸一样,治疗国家的疾病。 德威那假辟兵符 —— 有德行的人不用武力也能威慑四方,所以不需借助兵符。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君主的仁慈与智慧
端午帖子皇帝阁 御前曾刻百篇书,可但常披无逸图。 二帝三王俱宝鉴,江心百炼定何须。 注释: 在御前的书房中曾经刻写了百篇书法作品,经常可以见到无逸图的展示。 历史上的二帝三王都是珍贵的历史见证,就像江心处经过无数次炼制的宝剑,无需多言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古代帝王的文化成就和历史地位,赞美了他们的智慧与才能。诗中的“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
端午帖子皇帝阁 尝记唐家逢五日,近臣藩镇贡衿鞶。 吾君敦朴无来献,却叠香罗赐百官。 注释: 端午帖子皇帝阁——端午节的帖子(即帖子、诏书等)都送到了皇帝的阁楼上。 尝记唐家逢五日,近臣藩镇贡衿鞶——曾经记得唐朝每逢五月五日的时候,朝廷中的大臣们和边疆的藩镇都会向皇帝进贡精美的丝织品(如绶带、腰带等)。 吾君敦朴无来献,却叠香罗赐百官——我们的国君朴实无华,从不主动向别人进献礼物
【注解】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帖子:古代皇帝赐给群臣的文书或书信。阁:指帝王居住的地方,也泛指高官显贵的住宅。扇暍(yè):扇风,消除炎热。仁风广:仁爱的风气广泛地传播。蠲烦(juān fán):除烦,解除烦难之事。万方:四方、各地。安用沐兰汤:哪里用得着沐浴兰汤呢?沐,沐浴。兰汤,一种用兰草熬成的药水,用来洗澡,可以祛病健身。 【赏析】
端午节贴在皇帝阁的帖子 讲劝停止西方学术,番休寓居北门。 弘扬儒心不疲倦,夜夜赐冰盆。 注释: 端午:指端午节。 帖子:古代帝王颁发给臣属的命令文书。 讲劝停西学:讲明劝止停止学习西方的学术。 番休寓北门:番休,即罢休,放弃。寓北门,寓居京城北门,这里代指朝廷中。 隆儒心不倦:弘扬儒家思想,而自己的心并不感到厌倦。 夜夜赐冰盆:夜夜,形容次数多。赐冰盆,赐给冰盘,比喻给予恩惠。 赏析:
注释:暑衣先送进圣皇宫,时服分派百执事一同。 只有清白的身姿需要洗涤,还要使蚕丝织成锦绣被华戎。 赏析:端午帖子皇帝阁是唐代宫廷中的一种礼仪活动,用于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祝福。此诗描绘了端午节在皇宫中的庆祝盛况,以及人们对皇权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注释】 (1)端午帖子:端午节的祝捷文书。 (2)谩:同“漫”,徒然,空泛。 (3)南楚:指楚国,屈原曾为楚怀王大夫,后因遭谗见疏而沉汨罗江自杀。 (4)贤才:有才能的人。 (5)自然:当然,自然而然。 (6)朝野:朝廷和民间。欢娱:欢乐,喜庆。 赏析。这首诗写于端午节前,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端午节帖子 水殿开筵酒泛蒲,冰盘进膳黍缠菰。 六宫莫度新翻曲,只咏明州瑞麦图。 注释:端午节时皇帝的阁楼上悬挂着帖子(帖子即帖子)。 水殿中摆开了筵席,人们把酒杯里的酒浇在蒲上; 用冰盘进膳,吃的是粽子。 宫中无人会唱新翻的曲子,只能吟咏明州的瑞麦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皇宫中的热闹景象,以及宫中人对于端午习俗的无知和对明州瑞麦图的赞美。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令节:佳节。炎图:炽热的图腾,指太阳。 端午节是千古流传的节日,吉祥祥瑞属于圣君统治的时代。炽热的太阳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其光芒普照四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的首句写端午的节日由来已久,第二句写端午之“休祥”属圣君时代,第三句写端午之日炽烈如日,四字皆为点睛之笔,突出端午节的历史和意义。最后一句以“赫赫”形容端午之时,阳光普照四方,普照华夷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翰林学士承旨、侍读学士时。据史载,“元祐三年(1088年)五月,苏轼以端明殿学士知颍州,旋改汝州。六月,移陈州,七月,徙颍州。”是年端午,苏轼在颍州,故作此诗。 首句“民寿休颁术”,意为百姓长寿,无须颁赐法术。“民”字下加引号,表示这是诗人的感叹。 颔联“人淳罢赐枭”,意为人心淳朴,用不着赏赐猛兽。“淳”字下加引号,表示这是诗人的感慨。 颈联“尧贤不遗野
【注释】 端午:指端午节。帖子:古代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文书,用红纸书写,上面有金字或银字,称为“龙凤贴”。阁是皇家藏书之所。 薰殿:即薰香殿。 午风清:午时风清凉。 金盘满贮冰:用金制盘子装的冰,晶莹剔透。 愿言均此施:希望这种赏赐都能平等地分给各地的百姓。 四海涤烦蒸:意思是让天下所有的人消除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赐福给百官时所写的
注释: 端午节贴在皇帝阁中的帖子。 阳光渐渐增长珠帘上的薄纱,漏声稀疏,案头展开苏文恣意卷舒。 有时有佳篇符睿思,便将团扇作行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端午帖子的诗,描写了端午节贴在皇帝阁中的帖子的情景。 日长珠箔漏声疏,日长珠箔漏声疏:太阳渐渐升高,珠帘上的薄纱变得稀薄,漏声也随之变细。这里的珠箔是指挂在门上的薄纱,用来遮挡阳光,防止人们被阳光晒伤。漏声是指古代计时器上发出的声音,用来报时
【注释】 揽衣切切:整理衣襟,形容急切。丝棼:丝线纠缠。当馈孜孜:应当殷勤地进献。恤暑耘(wěnyún):关心夏日的农事。万方:各地或各个方面。答:报答。吾君:我皇上。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皇帝的颂扬之词。首句写皇帝关怀民间疾苦,次句说皇帝勤政爱民。后两句则表达了他对国家丰收的欣慰之情。全诗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表达了对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诗名:端午帖子皇帝阁。 2. 首句:“三殿晨开锡宴初”,描述了在清晨的时候,皇帝的三个宫殿(太清宫、承天门、端门)都打开了,开始了一场庆祝活动。 3. 第二句:“太官顺节进龟鱼”,描述了太官们按照节令,送上了美味的龟肉和鱼。 4. 第三句:“微臣笔力惭燕许”,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有才华,但与古代著名文人(如李白、杜甫等)相比,还感到有些自愧不如。 5. 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