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春晚

风乍扇。帘外落红千片。飞尽落花春不管。斗忙莺与燕。
往事上心撩乱。睡起日高犹倦。料得伊家情眷眷。近来长梦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文澜的《谒金门·春晚》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他在清朝初期曾任职于地方官职,并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曾校刻南宋吴文英、周密的词集,著有《采香词》。他的文学活动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文人对于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创新。

  2. 创作特点

  • 情感表达:在《谒金门·春晚》中,杜文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词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思考。
  • 艺术手法:作品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意象的构建、色彩的渲染等,使得整首词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巧妙的艺术处理使词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1. 作品鉴赏
  • 词中的“陌上柳花吹不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柳树随风轻摇,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
  • “燕剪剪春愁未剪”则通过燕子剪裁春风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使得词作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谒金门·春晚》的分析,可以看到杜文澜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