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

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是一首由苏轼所作,表达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以及对自己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感慨。

此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天,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州郡长官),因遭人诬谮,被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主管黄冈县(今属湖北)。此诗是东坡谪居黄州后的作品,是他晚年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诗如下: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

余顷以罪废,窜谪黄州。自春及秋,瘴疠暴作。始至之日,水清岸绿,沙石磷然。舟行如飞,夜无蚊蚋之警。既而病疟,热多寒少,夜则卧起坐行皆宜,而日苦饥渴。食不饱,则思食;思而不得,则又苦饥。于是有病不能已也。

又见黄州地沃水甘,无荒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农夫以艺植为业,相率得食以生;妇人汲井、汲涧,取水盈掬,瓮贮以为畜,酿以成酒,以待宾客;男女昼夜勤作,各务其业,相与乐业。夫耕于前,织于后,男女有所奉,各尽其力,以求温饱而已;他非所及。故虽欲为淫奢,其势不可得已。

余既自视缺然矣,则又闻子猷、给事宠辈,方以文学鸣于世,而余独老于荒远之邦,无所容发,悲夫!然而吾乡之民,亦何尝不乐天耶?虽然,吾乡之俗,好礼尚齿,以能文为可贵。故虽里巷之人,犹能歌咏先贤之遗风;其子孙虽未及见先人之美,然其习于文章者,往往传之于后世。是以风俗之醇厚如此。

予欲学焉而不可得,则又叹曰:“嗟夫!子猷、给事宠等,皆以文章显天下,独余老于僻陋之乡,无所归着,悲夫!”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苏轼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自己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