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
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注释:
- 子猷: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
- 知府:指地方行政长官的职位。
- 给事:官职名,古代皇帝的近侍官。
- 宠寄:指的是好友之间相互赠诗的行为。
- 道中阻雨:在行走的道路上遇到下雨的情况。
- 忧时悯农:关心时局、同情农民的生活。
- 古良二千石:指古代清廉官员的典型形象。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进行创作,以保持押韵的一致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担忧和同情。首句“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后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现状,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第二句“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则揭示了农民们的努力与城市的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忽视了农民的辛勤付出。第三句“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因天气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期待。最后一句“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过分抱怨自然的不公。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和对政治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