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共潇湘月,朝连巫峡云。
烟愁贾太傅,雨泣屈平君。
岳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岳阳楼记》:范公笔下的山河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里,有一篇散文《岳阳楼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传世之作。它出自北宋时期的伟大文学家范仲淹之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人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再嫁,但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成就了一生的辉煌。在政治、军事、文学等多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其人格魅力与崇高品德受到后人无尽的敬仰。
《岳阳楼记》创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这是一次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作。这篇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及其周边景色的变化,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文章不仅抒发了范仲淹对自然的感悟,更折射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更在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所展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这种豁达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仍需学习和借鉴的精神财富。
通过对《岳阳楼记》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范仲淹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更深入到了人的心灵世界,触及到每个人对于生命、自然、国家与社会的深层理解。他的这一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与思考的真实记录,更是他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前,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感动。让我们再次走进范仲淹的笔下世界,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领略那份穿越千年的思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