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坐上赋此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金门·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坐上赋此》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幽深、哀婉的格调和优美的意境闻名,展现了作者对春天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2. 创作背景
    据记载,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汪莘应召至京城时,于某次宴会上所作。当时,他看到满园盛开的牡丹,被这美景所吸引,因而有了此诗。

  3. 诗词赏析

  • 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檐溜滴”三字勾勒出了细雨初霁的宁静景象,而“都是春归消息”则透露出季节更迭的讯息。
  • “黄鹂愁雨湿”通过黄鹂的啼叫声,表达了春天雨天的凄凉之感。
  • “争看洛阳春色”一句,不仅表现了洛阳春天的美丽,也隐含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忘却连天草碧”则描绘了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草色连天的景象。
  • “南浦绿波双桨急”描绘了人们在南浦河畔划船游玩的情景,增添了诗中的动感。
  • 最后四句“沙头人伫立”,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站在沙洲上等待船只归来的静谧场景。

汪莘的《谒金门·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坐上赋此》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以及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