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的字义、词性、结构进行理解,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作者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本题中,“谒金门·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为第一句,“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为第二句,“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为第三句,“南浦绿波双桨急”为第四句,“沙头人伫立”为第五句。
【答案】
①第一句:指春天到来的消息。
②第二句:说牡丹花因雨水而无力盛开。
③第三句:写诗人在宴会上赋诗的情景,意谓洛阳城中到处是春色,使人忘怀了满野的青草。
④第四句:说诗人乘船在南浦游玩,欣赏着美丽的春景。
⑤第五句:写诗人站在江边凝望着远去的小舟,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
首句以“檐溜滴”三字点明时间,渲染了春日雨中的意境。这“檐溜”之滴声,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声,与“都是春归消息”相照应。颔联写诗人在宴席上赋诗的情景,“黄鹂”即黄莺,这里借以代指歌女,“愁雨湿”则暗示宴会上的酒令多带淫荡之风,诗人因不堪而作罢,故有“无气力”之说。颈联写宴会结束后的情景,诗人由宴席上的欢愉转入江岸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尾联写诗人在南浦送别友人,伫立江头,目送船只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全诗以宴会场景为线索,从室内写到室外,从欢愉写到别离,层层铺叙,细腻入微,充分体现了宋人咏物诗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