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仇池一老仙,前身游宦忆西川。
令威化鹤空千岁,何似重来十五年。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相关推荐
诗句一:“万古仇池一老仙,前身游宦忆西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仁甫生前游宦经历的回忆与感慨。诗人以“万古仇池”形容李仁甫的长寿和高洁,同时“一老仙”则突显了他如同仙人般的超然与不凡。这里的“西川”,可能指的是李仁甫曾经任职或流连的地方,暗示着他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位置和深远影响。 诗句二:“令威化鹤空千岁,何似重来十五年。” 这句诗表达了对李仁甫去世的哀伤和对再次相聚的渴望
【注释】: 1. 父子才名震蜀都:李仁甫是李石的儿子,李石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2. 家风人道似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蜀人,有很高的文学成就,被世人称为“三苏”。 3. 不知岷岭英灵气:岷山位于四川省,山上的灵秀之气与三苏相似。 4. 底向眉山特地殊:眉山指的是四川眉山(今东坡故里),这里指的是苏轼,因为东坡号眉山居士,所以此处意在称赞其特别的气质。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仁甫的挽词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经学渊源史笔高,文章馀力埒风骚。 纷纷小技夸流俗,磨灭身名笑尔曹。 注释: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lǐ rénfù)是唐宪宗时的宰相,他一生勤于政事,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敬爱和称颂,他的诗作也多反映民间疾苦。这首诗是对李仁甫生前所作挽词的一种赞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那些只知夸耀自己的技艺而不顾名誉的人的不屑一顾。 经学渊源史笔高:指的是李仁甫学识渊博,学问深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其中“棠阴”和“芹泮”都是指科举考试的录取通知书。 下面是逐句翻译: 1. 频繁地驾驶着使者的马车去解析左符,直接从梁州益州飞到江湖。 2. 在棠树荫下处处留下了他的遗爱,在科举考试中人人都怀念着他这位大儒。 以下是注释: - “频驾輶轩析左符”:频繁地驾驶使者的马车去解析左符(指科举考试)。輶轩,古代的一种轻便车,用于传达命令或信息。左符,这里指的是科举考试
鸣佩甘泉不乏人,谁能博古复通今。 直如汲黯非游侠,忠似更生不铸金。 注释: - 鸣佩:指佩戴的玉佩发出清脆的声音,象征着高官显贵的身份。 - 甘泉:古代帝王的宫殿名,这里借指高位。 - 博古:对古代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和广泛涉猎。 - 通今:通晓当代,即了解现在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 - 汲黯:西汉著名直臣,以其刚正不阿著称。 - 更生:指东汉初年的著名清官,以清廉著称。 赏析:
千卷长编已刻闽 争传副墨价兼金 副墨与金,皆显价值高 千卷长编刻于闽,文献之丰富可见一斑。 冠篇不得同迂叟 遗恨犹应记玉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李仁甫的才华和贡献,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副墨与金、千卷长编与迂叟等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同时,诗中的“遗恨”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未能与自己共同完成某事的遗憾之情。整体来看
【注释】: 是是非非:指世间的荣辱是非。口即心:指心口相应。 五福:指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造物:自然的造化者。通贵:得到富贵和显达。 【赏析】: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李仁甫撰写的挽歌。李仁甫,名师中,字师中,号敷文,苏轼的好友,北宋人,有诗作《次韵师中见寄》。此词共十首,每首都以“身”开头,分别写李仁甫的生平事迹。第一首,“是是非非口即心,扫除人伪只天真”
诗句释义: 1. 病后精神更湛然 - 表示在疾病之后,李仁甫的精神反而更加清澈、明亮。 2. 挂冠刚欲及生前 - “挂冠”是指辞去官职,“及生前”意味着希望在去世之前。这句话表明他想要在生前就辞去所有的官职。 3. 去来自在浑无碍 - 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的状态。 4. 抚掌僧徒浪学禅 - “抚掌”是拍手的动作,“僧徒”指的是僧人,“浪学禅”是指随意学习禅宗
【注】李仁甫:北宋文学家,曾任敷文阁学士。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非才自是无能役”一句表明自己没有才能,无法胜任这个工作,但同时他也深感愧疚,因为自己不能胜任,所以感到无比的遗憾。这种情感非常真挚,令人动容
我畏讥谗口屡缄,独公嗜好不酸咸。 每倾苦酒思谈笑,万里何由奠巽严。 注释: 我担心因为别人的诽谤而多次关闭自己的嘴巴,唯独您对事物的喜好和厌恶没有固定标准。每次我喝着苦涩的酒时,都会想到与您一起畅谈欢笑的时光,但如今我只能在万里之外为您祈祷,希望您能够平安健康。 万古仇池一老仙,前身游宦忆西川。 令威化鹤空千岁,何似重来十五年。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