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天中节,它年赤伏符。
只因昭火德,不为记荆吴。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相关推荐
注释: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在太上皇帝的阁中贴端午节的帖子。 天中节,它年赤伏符:这是端午节的节日名称,又指代赤色的伏天。“赤”字在这里是红色的意思。 只因昭火德,不为记荆吴:因为要显示皇权,所以用红色的旗帜来代替荆楚吴越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为太上皇帝献上的祝词。首句“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说明是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太上皇帝送帖子。次句“此日天中节,他年赤伏符”
【注释】 1.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2. 帖子:古代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文书,上面写有祝词和祝贺语。此处指代皇帝的诏书或书信。 3. 太上皇帝:对已经去世的皇帝的尊称,如“太上皇”。 4. 浩荡:广大的样子。 5. 天同泰:天空和大地一样太平。 6. 清虚:清高、清净。日自长:太阳自然运行不停。 7. 诞辰:诞生之日。才半月:才过了半个月。 8. 颂无疆:歌颂无边无际。 【赏析】
【注释】 1. 端午:端午节。 2. 帖子:古代的一种礼仪用品,用于悬挂在门上或窗户前,表示节日的问候。 3. 太上皇帝:皇帝的尊称,这里指皇帝本人。 4. 衣进含风葛:衣服是含风的葛布制成的。含风指的是含有清风的意思,葛是一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衣服。 5. 觞(shāng):酒器,用来盛酒。 6. 垂露浆:酒液像露水一样晶莹剔透。 7. 长命缕:长命缕是一种用彩色丝线制成的装饰品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此诗为《端午帖子》,是宋代宫廷节日的祝捷文,作者赵鼎。 再兴炎祚抚华戎,成就南讹长养功。 再兴:振兴;炎祚:宋高宗赵构的国运或帝位;抚:安抚,安定;华:中原、汉族;戎:少数民族。 仁似薰风来不断,寿如午景恰当中。 仁:仁慈;薰风:温暖的春风;似:像;午景:正午时分的阳光。 注:此诗是颂扬南宋高宗赵构建立的南宋王朝能够继承和发扬北宋的仁政、武功,在南宋时期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离明自昔照乾坤,太极如今道更尊。 和气致祥禳百沴,艾人桃印谩垂门。 注释:端午节的帖子是送给太上皇的,自古以来它就能照亮天地间,现在太极的地位更加尊贵了。用和气可以带来吉祥,消除灾难,用艾叶和桃子做的人形符挂在门前可以驱邪避疫(禳)。 赏析:此诗表达了对端午节习俗的赞美,以及对于太上皇的尊敬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槐夏风清麦已秋,三千珠翠从宸游。 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 注释:夏天的槐树清新宜人,麦子已经成熟。三千颗明珠般的珠宝随着皇上游历四方。在玉阶前采集五彩的鲜花忘记了忧虑和烦恼,水殿前观赏着竞渡的船只争先恐后。 赏析:此词为端午节作,描写了端午节时皇帝游园赏景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赏析】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一生主张抗金复国,恢复中原。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诗中“端午”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风俗。
【注释】 1.桃结千年实:比喻端午节的粽子。 2.莲开十丈花:指荷花,因荷叶大而莲花高,故言“十丈”。 3.芦香并槿茂:指菖蒲与木槿花开得茂盛。 4.阿瞒家:指曹操。因为《晋书·武帝纪》载魏武帝曹操“好养狗马,以驰逐为乐,又喜为诗,其作序述功德,每陈既毕,则对宾燕之,引宾客观其文采,以为娱适,命蔡邕鼓琴于前。”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端午的七绝诗。首句“桃结千年实”,用“桃”字暗指粽子
【注释】 端午帖子:端午节的帖子。太上皇帝:即唐玄宗李隆基,曾自称为“太上皇”。阁:指宫室。宝箑:用珍珠、玉石制成的扇子,这里指端午节时用的香包。新样:新颖的样子。团团:圆形。玉柄:形容扇子柄上镶着玉石。寒:寒冷。御书:皇帝的手迹。真翥凤:好像展翅高飞的凤凰。仙女莫乘鸾(luán):仙女不要乘坐鸾车。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创作的《宫词》七十六首之一。此诗写端午节宫中的习俗与气氛
【注释】 1. 端午:端午节。 2. 太上皇帝阁:皇帝的寝宫。 3. 康寿高居德寿宫: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康寿、德寿都是对皇帝的尊称。 4. 天申元:即天申宫,皇帝的寝宫名。 5. 近天中:即在天之中,指皇宫。 6. 千秋行献开元镜:指皇帝为纪念开元盛世而献出的镜子。 7. 五日先供扬子铜:指皇帝先供奉给扬雄的铜镜。扬雄,东汉经学家、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朝皇帝在端午节时祭祖的事情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的原文。诗中描述了端午时节的美好景色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首句“美景良辰二圣欢”,描绘了端午时节的美好景色和欢乐气氛。这里的“美景”指的是节日期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良辰”则指美好的时光。两句一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紧扣注释中的关键句“今月三长正,昌辰五日端”来分析诗句大意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端午时节,正是仲夏,五月的第一天,天象最吉,所以叫“昌辰”。“艾”是端午节时人们常用的一种植物,这里指端午节用的一种香料。“艾髯张绣户”,意思是把艾叶插在门上,用来驱邪避疫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午位符炎德,真人感赤精。 诞弥佳节近,四海祝长生。 注释:午位是夏天的位置,符炎德是指炎热的太阳,赤精是红色的精华。真人是道教中的神仙,感赤精是感应到红色的精华。诞弥是出生的时候,佳节是节日,祝长生是指祝愿人长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和人们庆祝活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不满,因为夏季是最热的季节;同时表达了对神仙的敬仰,因为神仙可以感应到红色的精华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蝉鸣柳下,燕舞帘前。尧阶无一事,象戏战斜尖,岁序更迭,祝颂长存。此诗以自然之景喻人生,借物抒怀,寓情于景,寓意深远。其文采斐然,韵味悠长,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周必大《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是一首描绘端午节日景象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事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复。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日到蓬户已自长,身闲那更傲羲皇。 薰弦旧解无穷愠,箑脯今摇不尽凉。 注释: - 日到蓬户已自长:意思是太阳到了蓬门前已经足够明亮了,比喻自己已经很有成就。 - 身闲那更傲羲皇:羲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这里指的是古代帝王,意思是在闲暇时更不应该傲慢。 - 薰弦旧解无穷愠:薰弦,一种乐器,用薰香制成的弦,这里指音乐,旧解无穷愠
端午帖子太上皇阁 昌歜随宜泛绿醽,茧光依旧写黄庭。 寿康莫采三年艾,瑞应从敷五荚蓂。 译文注释: 端午的帖子在太上皇的阁楼里,酒香四溢,如同绿色的菖蒲。茧子的颜色依旧鲜艳,就像黄庭经一样。长寿健康的人不要采摘三年的艾叶,吉祥如意的景象就从五荚蓂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时写给太上皇的,表达了他对太上皇的美好祝福和深深的敬爱之情。 首句“昌歜随宜泛绿醽”,意思是端午节的时候,菖蒲酒香四溢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清晖亭畔吸光亭,入眼湖光分外明。 岂是荷花似云锦,都缘宝墨照檐楹。 注释:清晖亭畔有吸光亭,进入眼帘的湖光格外明亮。难道只是荷花像云朵一样美丽吗?那是因为宝墨照耀着楼屋的檐楹。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时的景象,通过清晖亭、吸光亭等景物,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注释】 端午:端午节。帖子:古代皇帝给大臣的诏书,也指皇帝给臣下的一种文书。太上皇帝:即皇帝的祖父或曾祖。午节由来重,今符火德昌:端午的节日习俗历史悠久。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说明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第二句写端午时节正值夏季,气候炎热,人们用艾叶等草药沐浴,以防病防疫;同时,民间还有佩戴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以祈求健康平安。第三句进一步说明端午在历法中的重要性
【释义】这首诗写的是端午帖子,歌颂皇帝。第一、二句写皇帝赐给大臣团扇和御笔;第三句写皇帝的龙凤图,谁数晋羲之? 【赏析】诗中“阁”字用得极妙,把皇上的威严形象地刻画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答题。“境胜日偏长”意思是环境幽雅的地方,太阳特别长,这里指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心清夏更凉”意思是心情清净,夏天更觉凉快;“超然远览处”是说超脱世俗,登高望远的境界;“何止傲羲皇”意思是哪里比得上上古的帝王尧舜? 【答案】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境胜日偏长, 心清夏更凉。 超然远览处, 何止傲羲皇。译文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三纪跻民寿域中,艾人桃印本何功。 如今坐享无穷报,几看龟巢莲叶红 注释: 1. 端午节期间向皇帝进献的祝词,表达对皇帝长寿的祝愿。 2. 艾人、桃印分别代表着长寿和吉祥。 3. 享受无尽福报之意。 4. 龟巢莲叶红形容荷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在端午节时为皇帝进献的祝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长寿的祝愿,同时也赞美了皇帝的权威和威严。整首诗语言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理解其语境意蕴来分析作者情感,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闻道天公近效奇,涧松特长万年枝”,闻知是天帝在近处效奇巧,涧边的松树生长得特别长,树枝伸展到了千年之后。这是说松树长得特别长,象征着人的长生不老。 “蜿蜒正作祥龙舞”,弯曲地盘旋着好像在作祥龙的舞蹈。这句描写的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
【注释】 1. 节迩天申竞祝尧:端午节临近,争相庆祝皇帝的寿诞。天申,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2. 官家重叠赐轻绡:皇宫里不断送来薄绸绢给官员们作为赏赐。 3. 自然舜孝移风俗:舜帝孝顺父母,移风易俗,使天下人效仿。 4. 枭羹鄙汉朝:用肉汤做的食物(枭羹)被贬低为汉朝的低贱食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看法和态度。 诗的第一句“节迩天申竞祝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