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夔州竹枝歌九首
相关推荐
注释:五月的岚气弥漫,南门的船只争相前来。云安的酒浓曲香,米价低廉,家家户户扶起醉倒的人回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前后,人们竞相赛龙舟、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云安酒和米价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繁荣
诗句: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 注释: - “赤甲”指的是红色的贝壳或甲壳虫,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者花卉的颜色描述。 - “白盐”可能是指白色的盐,也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颜色。 - “碧丛”可能是指翠绿色的植被或花朵,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半山人家”指的是居住在半山腰的家庭,可能暗示了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
注释:新城的果园延伸到瀼西,枇杷压枝杏子也丰满。半青半黄的水果在早市上出卖,中午买盐晚上喝酒回家。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诗篇。首句写新城的果园连着瀼西,表明诗人居住的地方靠近农田。二句写枇杷压枝,杏子肥美,表现了丰收景象。三、四句写农民清晨到集市卖水果,下午再买盐酒回家,生动地描绘出农村的生活场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
《夔州竹枝歌九首》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赴任成都期间,根据当地民歌体诗改编的一组竹枝词。下面是对其每首诗句进行详细解读: 1. 《瘿妇趁墟城里来》 - 诗句原文: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 行人莫笑女粗丑,儿郎自与买银钗。 - 诗句解释:描述了一个身材不完美的女性在市场上卖着自己制作的东西,周围的行人对她并不嘲笑。而她的儿子则愿意给她购买银钗作为礼物。 2. 《赤甲白盐碧丛丛》 -
【注释】 ①篸:一种用藤、麻等植物制成的花篮。 ②丫:指髻,发髻。 ③背上:即“肩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乡妇女采桑、采茶生活的民歌。诗中描绘了老媪与女娘的劳作场面,表现了一种勤劳朴实的山乡生活情趣。 第一句是写老媪,她头戴红花,头上挽着发髻,背上背着孩子上山去采桑。这一句以白头老媪为线索来刻画劳动妇女的外貌。 第二句是写女娘。黑头女娘三两结,头上挽着两个发髻,背上背着孩子上山去采茶
诗句翻译: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夔州地区的风俗人情。诗中“白头老媪簪红花”一句,通过对老年妇女装扮的细节描述,展现了传统女性在节日或特殊场合的独特着装方式。而“黑头女娘三髻丫”则进一步强调了当地女子的发型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背上儿眠上山去
《夔州竹枝歌九首》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淳熙二年待制敷文阁来帅成都,兼制置成都、潼川、利、夔四道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 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只馀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第一句描绘了白帝庙前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第二句通过“荒山野草”进一步描绘了白帝庙前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感。第三句“只馀峡口一堆石”
这首诗描述了夔州(今重庆市附近)一带江水湍急、险象环生,船夫们逆流而行艰难的情形。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滟滪石比作包袱,瞿塘峡深不可测,鱼复阵图在江水中映出倒影。大昌盐船出巫峡,十天后仍无消息,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实。 译文: 滟滪如袱瞿唐深,鱼复阵图江水心。 大昌盐船出巫峡,十日溯流无信音。 注释: 滟滪:指瞿塘峡中的滟滪堆,是长江三峡之一,也是古代船只过峡的天然屏障。 瞿唐
注释:在宴会上,女儿们唱着竹枝歌。歌声悠扬动听,令人陶醉,客人听了都忘了回家。万里桥边有船到,船上的绣罗衣服闪闪发光。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女子在酒席上演唱竹枝歌的情景。她们的声音悠扬动听,让人陶醉,以至于客人都忘记了回家。诗中的“万里桥”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桥梁,而“绣罗衣服生光辉”则描绘了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芒四射的美丽景象。整首诗充满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