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要使暑天寒,移得扶疏惬静观。 不但好风生殿角,已应春笋斗春阑。
【注释】 虚斋:指书房。扶疏:指竹的茂盛,形容竹子挺拔。惬(qiè):满意,惬意。好风:清雅的风气。斗春阑:与春天的美景争艳。阑:尽。 【赏析】 此诗描写了夏日书房中移竹的情事和游春时所见景色。首句“要使暑天寒”表明诗人对夏日高温的不满,并想通过移竹来降温。后三句是说,这棵竹子移植到书房后,显得十分茂盛,为书房增添了不少生机;它那优美的身姿,仿佛在给清风带来雅致的气息,使人们感到十分惬意
【注释】 和奇父竹斋小池及游春五绝:和奇的父辈建了一座竹斋,里面有一个小池塘,我常常去游赏。小池塘边长着一片绿竹丛,泉水从哪儿流出来的呢?已经荡起水波滚滚。还没有被北户的星光照亮。斗觉南风一阵阵吹来,水面上的藻荇散发出阵阵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小园风光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三句是写景,后一句点出游赏之意。 首句“绿竹丛边筑小塘。”写诗人来到小园时看到的景象。小池塘周围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竹
注释:不瞻犀柄动经旬,忽报巾车独辗春。曾作天津歌酒伴,此间谁是识花人。 译文:不去看那犀柄的玉杖,已经过了十多天,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只有一个人骑着巾车在春天里独自行驶。曾经是天津的歌酒伴侣,这世间还有谁能够理解赏花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春景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游春时的景色和心情。首句“不瞻犀柄动经旬”,用犀柄玉杖比喻游春时的情景。诗人不去看那犀柄的玉杖,已经过了十多天
春事已惊飞柳絮,意指春天的景象已经让人感到惊喜,但同时柳絮飞舞的情景也显得有些惊心动魄。香醪何日酿松脂,意味着何时能酿制出醇厚的香醪,即美酒?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要平万点风前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可以平息所有的怨愤和不满。莫遣千钟醒后知,意味着不要在醉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过错。 胡寅通过这首《和奇父竹斋小池及游春五绝》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东风不放两般春,只系胸怀故与新。”这句诗通过春风这一自然景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这里的春风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而诗人却无法完全享受这份美好,心中充满了对旧事物的怀念和新事物的恐惧。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问漆园蝴蝶梦,何如沂水舞雩人。”这句话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一种反思。漆园蝴蝶梦指的是庄子梦中化蝶的寓言,沂水舞雩则是指孔子在沂水中舞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