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空微雨不成丝,约勒桃花欲动时。
争奈东风有情思,晓红轻笑竹边枝。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相关推荐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映空微雨不成丝,约勒桃花欲动时。 争奈东风有情思,晓红轻笑竹边枝。 注释: 映空:指天空。 微雨:细雨。 不成丝:像没有结成线一样。 约勒:形容微雨的轻柔。 桃花欲动时:桃花将要开放的时候。 争奈:无奈。 东风:春风,春天的风。 有情思:有感情。 晓红:晨红,早晨的太阳。 轻笑:轻声笑。 竹边枝:竹边的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
注释:春日里我隐居在这里,给仲固彦冲写了十首绝句。 碧沙承水漾娇春,弱柳萦烟作浅颦。 春天的碧沙在水面上泛动着涟漪,柔弱的柳树随风飘动,仿佛是在轻轻地皱起眉头。 正好追寻沂上侣,未须攀赠灞桥人。 现在正是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候,不必去攀附那些送别诗的人了。 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诗歌。诗人以“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为题,借景抒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残梅:指未开全的梅花。昨天(昨日)还是盈盈的,现在(昨夜)却一夜风雨,枝头零落。 香蒂:指梅花的花蒂。 幽恨:深隐的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题其春日幽居的十首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写梅花昨夜在雨中凋零,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忧伤;相反,诗人认为这是因为梅花“个中幽恨即难平”。此诗以梅花作比,表现了作者不屈于挫折、永不消沉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美好愿望。
注释: 人日春愁连上元,薄寒吹雨罩花村。 —— 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春天的愁绪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喜庆气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薄寒吹雨笼罩着村子,使得整个村落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雾霭所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 传柑说道升平复,梦断鳌灯放五门。 —— 人们传说今年的柑橘丰收,意味着国家太平无事。梦境中断,因为鳌山(古代皇宫前的一种装饰物,形似龙)上的灯火全部熄灭了
微茫烟溆见人家,四合青山雨遍遮。 画出江乡二三月,河豚安得配芦芽。 注释:烟霭迷蒙的江边小路上,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四周环绕着苍翠的青山,雨水将它们全都遮盖了。画中描绘的是三、四月间的江南景色,此时正是春意正浓,河水中长出了芦芽。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里,看到江南一带山青水绿,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自己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春天的花朵先从桃花和李花中来,而海棠红杏也紧随其后。 工巧地调控着各种花卉的生长,保护着山丹花最后开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花诗,诗人在描绘春日里百花齐放的美好景象时,赞美了春天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之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红含宿雨两三枝,净插铜瓶浥注之。 不是灵芸初一见,也非迷路武陵时。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红含宿雨两三枝”:这句描述红花上还挂着宿雨的水珠,形象地描绘出花朵在春日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更显娇艳。宿雨可能指的是清晨时分的细雨,这种雨露对花木特别有利,使花朵显得更加鲜嫩和生动。 2. “净插铜瓶浥注之”:这里的“净插”意味着花朵被小心翼翼地插入一个铜质瓶中。铜制容器能够很好地吸收水分
注释: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晚菘争上碧瑶簪,芥也芳心苦复甘。 未见菜头论白黑,何人携钵肯同参。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晚菘争上碧瑶簪",这里的“晚菘”指的是晚春时节的蔬菜,而“碧瑶簪”则是用来形容蔬菜的新鲜和美好。苏轼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他看到蔬菜在春天里争先恐后地冒出头来
注释:菊花本就生长在离离的雨中,杞子根深埋在土里,需要更深地培。 自古以来诗人都是自给自足的,如果有人来访,我一定会载着酒去迎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幽居生活的诗。首句“菊本离离趁雨栽”描绘了诗人在春日的雨天种植菊花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次句“杞根成垄更深培”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土地的深情厚意
注释:在染溪曾经种植过上千根竹子,经过岁月的侵蚀,竹叶变成了碧绿色的小滩。幸好龙孙振根拨动泥土,深藏蛰伏以抵御海浪的冲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幽居景象,通过描绘染溪竹滩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慨。诗中的“染溪曾是竹千竿,岁久生鳞化碧滩”形象地描述了染溪竹林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而“赖有龙孙振根拨,且须深蛰捍涛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