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
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
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
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兴福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
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
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
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兴福寺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 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 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 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注释: 1. 兴福寺:这是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的感受和体验。 2.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因为厌倦城市的喧嚣,所以携带诗词来到此地吟咏。 3. 鸟声山路静:鸟儿的叫声使得山路变得宁静。 4. 花影寺门深:花朵的影子映照在寺庙的大门上,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楼阁庄严界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秋,诗人在岭南途中经过兴福寺。 全诗共八句四十字,每句七言,除首句外,其余皆对仗工整。 “西山俯清溪,中有招提地。”首句写景:群山环抱的西山,俯临着一条清澄的小溪,小溪之中有一块修行的地方,这就是招提寺。 第二、三句写游兴:“今晨发游兴,行蹑樵迹至。”早晨起来,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次游览。沿着砍柴人的足迹,我一路走来。 第四、五句写所见:寺庙已残破不堪
兴福寺 只有一扇扇荷花,妖娆的香气远传。从东来的人,都被这种香气所吸引。今天寺庙中的僧侣和俗人一样,都喜欢吃香花。他们仍然借佛祖的福田说,用博大的檀香来施舍。木佛静静地坐在那儿,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情。但是村女们却争相向它献媚取悦。因此寺院改变了原有的供奉,变得丰衣足食了。看着这些景象我不禁感叹,懒得再讨论佛教教义。 寺左有块奇石,山静林意深邃。在石上徘徊坐着,想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看法
兴福寺 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 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 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 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 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 【注释】 ①岑蔚:山峻峭重叠的样子。 ②齐梁:指南朝的齐、梁二朝,这里泛指佛寺的年代久远。 ③餐胜:指品茗。胜,茶名。 ④“逢景不嫌熟”:指景色美好,不觉得旧。 ⑤西原:指寺后有山的原野。 ⑥“空潭”句:指水潭因泥沙淤积
兴福寺 古木依山静,流泉破绿天。 径留龙迹幻,殿聚鸟声圆。 还碧三峰路,空青万竹烟。 禅房花木在,小憩避尘缘。 注释 - 古木依山静:古树环绕着安静的山。 - 流泉破绿天:泉水从绿色的天边流过。 - 径留龙迹幻:小路上留下龙的痕迹,仿佛是幻觉。 - 殿聚鸟声圆:寺庙聚集了鸟儿的声音,形成圆形。 - 还碧三峰路:通往三座山峰的路依然翠绿。 - 空青万竹烟:四周的竹林在烟雾中显得空旷而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