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
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
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
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
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
兴福寺
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
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
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
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
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
【注释】
①岑蔚:山峻峭重叠的样子。
②齐梁:指南朝的齐、梁二朝,这里泛指佛寺的年代久远。
③餐胜:指品茗。胜,茶名。
④“逢景不嫌熟”:指景色美好,不觉得旧。
⑤西原:指寺后有山的原野。
⑥“空潭”句:指水潭因泥沙淤积,已不复当年之清澈。
⑦“鞓(qī)红簇”:红色丝线缠绕在树枝上。
⑧车马:指来往的车马声。
⑨“焉能”句:哪里能媚俗而独自清高?
⑩箫疏:指竹子长得疏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兴福寺》(又作《题兴福禅院》)。此诗写于诗人任主考官时,诗人在赴试途中,经过兴福寺看到寺院周围山色优美,风景宜人,于是在寺中留宿一夜后便作了此诗。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兴福寺周围的自然风光,赞美其环境优美。首联“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写寺院座落在青山翠竹之中,显得十分幽静;“齐梁”指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在长安修建的两座寺庙。颔联“餐(饮茶)胜常如新,逢(遇见)景不嫌熟”,写僧人饮茶像新的一样,见到美好的景色也不觉厌烦。颈联“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写寺院后园的泉石景色非常美丽,看了一次就心满意足了。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对兴福寺周围景色最集中的赞美。尾联“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写由于泥沙沉积的缘故,往日清澈的潭水已经不成了,而且寺外还有红色的丝绳系着的鸟笼,更增添了一些人工雕饰的痕迹。末句“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意思是说因为人来车往的热闹景象,使得这幽静的寺院失去了它应有的宁静气氛。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兴福寺周围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赞美兴福寺的环境美,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于繁华喧闹之地的厌倦,表达了自己向往清幽、宁静的生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