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东山下,碎石盈交衢。
牛羊互践履,杂沓埋沮洳。
鞠躬暗物色,小大罗之裾。
归来细磨刮,乍觉光气殊。
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
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璠玙。
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
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
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
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
或红于玛瑙,或白于𤥭璖。
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
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
五色纷炫耀,一脉延清虚。
不下米颠拜,足光刺史舆。
物苟抱真宰,宁患长沦胥。
显晦有时令,遇合终不诬。
卞和三献璞,季子十上书。
一旦蒙拂拭,光采凌通都。
寄言伏处者,慎勿伤岁徂。

【解析】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全诗四句,内容如下:

我行东山下,碎石盈交衢。

牛羊互践履,杂沓埋沮洳。

鞠圈暗物色,小大罗之裾。

归来细磨刮,乍觉光气殊。

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

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瑶玙。

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

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

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

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

或红于玛瑙,或白于𤥭璖。

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

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

五色纷炫耀,一脉延清虚。

不下米颠拜,足光刺史舆。

物苟抱真宰,宁患长沦胥。

显晦有时令,遇合终不诬。

卞和三献璞,季子十上书。

一旦蒙拂拭,光采凌通都。

寄言伏处者,慎勿伤岁徂。

【注释】

①碎石篇:即《杂诗》二十首之一,“碎石”,形容石多而杂乱。

②自悦:作者的字(或号)。

③下:动词,向下。

④五色:指青、红、白、黑、灰五种颜色。

⑤清虚:清静高远的境界。

⑥不诬:不欺骗。

⑦卞和:春秋时楚人,楚文王时任玉工。曾两次将璞玉献给楚王,被砍去双脚。楚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抱着宝玉哭于荆山之下,说:“宝玉在荆山深处藏着。”武王命人剖开荆山,果然得到宝玉。后来人们把卞和抱玉而泣的事称为“泣血”或“泣玉”。

⑧季子:春秋时楚国人,楚平王之子。楚昭王时为令尹,封于郧(今河南淅川),史称“楚相”。他曾多次上书楚平王请求分封土地,后因直言被谗杀,一说被流放至郧西。

⑨通都:大城市。

⑩伏处:隐居。伏:藏匿。处:居住。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全诗四句,语言简练含蓄,意境优美动人,情致深婉,风格清新自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美好景象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理想。同时,诗歌也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诗以“行”字开头,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水之间的情景。诗人看到石头遍布交衢,牛羊相互践踏,不禁感叹道:“鞠躬暗物色,小大罗之裾。”“鞠躬”是指低头弯腰的意思;“物色”是观察景物的意思;“罗之裾”是指用衣裙覆盖住这些石头。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低头观察这些石头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这些石头的欣赏之情。

随后,诗人又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中磨擦这些石头的情景。他说:“细磨刮,乍觉光气殊。”“细磨刮”是指仔细地磨擦石头;“光气殊”是指光芒变得特别耀眼。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仔细磨擦这些石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心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用水浸泡这些石头的场景。他说:“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汲水”是指取水;“蓄盆盎”是指储存盆和罐子;“融融”是明亮的样子;“照四隅”是指照亮四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取水准备浸泡这些石头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观察这些石头的过程。他说:“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璠玙。”“畴意”是比喻;“尘垢里”是指灰尘污垢之中;“璠玙”是美玉的意思;“拟”是比喻的意思。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观察这些石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些石头的赞赏之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对这些石头进行挑选的过程。他说:“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锐者”“髡者”是指形状各异的石头;“耸翠”是指像翠鸟一样挺拔;“含珠”是指像珍珠一样圆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挑选这些石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不同形状石头的独特眼光和审美品味。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对这些石头进行打磨的情景。他说:“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凸者”是指形状凸起的石头;“兀”是指站立的样子;“凹者”是指形状凹陷的石头;“俯以趋”是指低头向前移动的样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挑选这些石头并进行打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不同形状石头的处理方式和手法。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对这些石头进行抛光的情景。他说:“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有如洲之畔”是指像洲渚一样美丽的地方;“采采”是形容词,表示丰富多彩;“联名姝”是指美丽的女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挑选这些石头并进行抛光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对这些石头进行雕刻的情景。他说:“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有如海之岛”是指像海洋中的岛屿一样美丽的地方;“翩翩”是轻盈的样子;“扬仙襦”是指穿着美丽的衣服飞翔的样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挑选这些石头并进行雕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将这些石头进行装饰的情景。他说:“或红于玛瑙,或白于𤥭璖。”“或红于玛瑙”是指某些石头的颜色比红玛瑙还要鲜艳;“或白于𤥭璖”是指某些石头的颜色比𤥭璖还要洁白。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挑选这些石头并进行装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将这些石雕摆放在客厅的情景。他说:“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摆放这些石雕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将这些石雕放在书房的情景。他说:“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摆放这些石雕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