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远走可人情,上蔡东青旧有名。
谁在华堂餍鼎俎,自甘平野掠柴荆。
心忧狐兔纷难尽,眼看豺狼恣不平。
莫倚丝绳金縼美,弓藏鸟尽汝须惊。
题画鹰
相关推荐
【解析】 此诗前两联为咏鹰,后两联为抒怀。全诗借咏鹰来抒写诗人的抱负。首联咏其高飞远走之状,颔联咏其在华堂中宴享,颈联咏其心怀国忧,尾联以弓藏鸟尽警诫之语收束全篇,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答案】 ①题画鹰——指题在画上的一首咏鹰诗。②可人情——可与世俗之情相比拟。③上蔡——地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④东青—指画鹰所用的一种名鹰。⑤餍鼎俎、掠柴荆——饱食鼎中的美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画鹰”的意象特征,注意抓住意象中的关键信息点,如鹰的特征、鹰的形象等,并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 “劲翮排霜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雄鹰高飞的样子。“天寒气转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气寒冷时鹰的飞翔形象地刻画出来。 “草间狐兔尽,侧目望青霄”,写鹰在广阔的天空下俯视大地,形容鹰的目光犀利、锐利
【注释】 犹:还;霸陵: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新丰市:县名,汉置,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于:在。都:尽。闲:无。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诗人游居江右期间。诗中描绘了鹰的威武、雄姿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景仰,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慨与无奈
【注释】胡儿:指西域人。巃(wěi)嵷:高山。青冥:高空。 【赏析】此诗为题画鹰而作,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画鹰,后四句议论,以“君不见”起头,用反问语气表达诗人对画鹰中那些高飞远走的鹰的惋惜。最后两句,作者劝诫画家在创作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像那群鹰一样专事捕食,不务高飞。全诗借物抒情,托物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雄鹰侧目如胡人,乘风而来来自西极。回旋天地荡云壑
【注释】 题画鹰:题诗于画上,以题咏。秋风:秋风劲吹,秋风吹落了翅膀。垂翅下云衢:比喻诗人的仕途不顺。野性翩翩不受羁:野性难驯,自由自在。欲借一枝江畔宿:想借宿在江边的树枝上。等闲:随意,不拘束。花鸟莫相疑:不要怀疑花鸟会飞走。 【赏析】 《题画鹰》是一首七绝,写一位失意的士子在江边借宿时,被一只鹰抓住,而鹰也因受惊逃之夭夭的场面。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富有情致和动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注释:秋日,草树已经枯萎。来势凶猛,仿佛从东海飞来,独自一翅。它一击即可远达千里之遥,更爱凌风不受呼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鹰的雄姿英发,气势磅礴,神采飞扬。首句“素练秋高草树枯”,以“素练”比喻鹰的翅膀,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描绘了鹰的威猛之势,仿佛从东海飞来,独自一翅。尾句“更爱凌风不受呼”则进一步展现了鹰的高超技艺和独立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动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鹰的喜爱之情
【注释】搏击:奋力搏斗。西风:秋风。力有馀:力气有余。高枝:指高处的树梢。独立:孤傲地站着。意何如:怎么样。羽毛已具:已经长出羽毛了。飞扬势:飞翔的姿态。莫老:不要老去。磻溪:地名,今河南汝南县东,汉初张良曾在此钓鱼。后车:指后来者。 译文: 在秋风中奋力搏斗,力量绰绰有余,高枝上独傲挺立,意气何须人知? 羽翼已丰,即将翱翔九天,莫要像张子房一样,年岁老矣却仍在山中垂钓。 赏析:
注释 独石黄花古戍楼:独自站在一块石头上,眺望着秋天的菊花。 角鹰瞵目睇高秋:角鹰瞪着眼睛望着秋天的天空。 纷挐燕雀浑无赖,那得迟回不下韝:纷乱的燕子和麻雀全都无所顾忌,怎么能停下来不飞呢?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的一个清晨独自登上了古戍楼,他看到一群乌鸦正在飞翔。乌鸦在秋天的时候会迁徙,而诗人看到的却是一群乌鸦在盘旋飞行。这可能是因为秋天天气变冷了,所以乌鸦才需要迁徙来寻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