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今年热异常,出城萧寺未全凉。
发毛吹尽人间暑,除是芙蕖十里香。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泛湖共成十绝
介绍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泛湖共成十绝》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避暑的惬意画面,诗人带着茶杯来到灵芝寺避暑,然后泛舟湖上,共同创作了十首绝句。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相关推荐
注释: 1. 城里今年热异常:城里今年炎热异常。 2. 出城萧寺未全凉:出了城,到达萧寺时还没有完全感到凉爽。 3. 发毛吹尽人间暑:风吹到身上,感觉像毛发被吹走一样,把人世间的炎热都吹完了。 4. 除是芙蕖十里香:除了荷花十里飘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里,从城市出发,来到萧寺避暑的情景。 首句“城里今年热异常”,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炎炎的感受。接下来
注释: 1. 灵芝寺避暑:在灵芝寺避暑。 2. 因携茶具泛湖共成十绝:因为携带茶具,泛舟湖上一起创作十首绝句。 3. 佳处湖山昔纵游:以前在湖光山色中畅游。 4. 繁华常恨过清幽:常常感叹繁华过后的寂静清幽。 5. 今朝莫入名园去,只向风蘋荡小舟:今天不要去那些有名的园林游玩,只需在微风拂动的芦苇荡的小舟上度过一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芝寺避暑时,与友人一同泛舟湖上
【注释】 “灵芝寺”:即报恩寺。在浙江杭州灵隐山麓。 “避暑”:乘凉。 “共成”:一起写成。 “松竹孤山”:指孤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面,西湖中,以山峦秀丽著称。 “处士居”:指孤山上的林逋,字君复,谥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诗人、画家。 “高风落落”:形容人品高尚。 “南湖”:指西湖。 “放鹤”:放飞白鹤。 “景行”:品行高尚。 【赏析】 此诗是宋代林逋所作的一首咏物七律诗。首联点出地点和人物
注释: 1. 西陵桥下:西陵桥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靠近长江。 2. 阴多:阴暗,阴凉。 3. 花外山明涌黛螺:山在花丛之外,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明亮,就像被描绘成涌向水面的青黑色螺壳。 4. 开遍酒楼人未上:酒楼已经开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人上楼。 5. 几声烟断采菱歌:几声歌声突然中断,原来是有人在采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夏日景象。首句“西陵桥下最阴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和个人感悟,仔细琢磨,做出准确判断。此题中“柳色荒凉锁翠苔”,意思是:柳树已枯萎,颜色荒芜,覆盖了青苔。“通船如望帝尧来”的意思是:船行水上,像望帝一样渡过了巫山(传说中蜀地的一条大江,水深流急)。“望帝”是传说中的古代君主,他以身殉国,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避暑的诗,通过描述作者在灵芝寺避暑时携带茶具泛舟湖上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白发催愁酒量悭,软尘盈袂饮尤难。 注释: “白发”指年岁已高,“催愁”暗示着岁月流逝带来的忧愁。 “悭”在这里表示“吝啬、不足”。这句诗表达了年老体衰之人饮酒能力减弱的情况。 “软尘”指的是尘土被雨水冲刷后变得湿润,容易沾污衣物。
这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时,于1082年(元丰五年)夏日所作。 首句“一色琉璃碧簟”,写夏景。碧簟,即绿竹席,用碧色竹子编成。一色,谓颜色纯青、纯白、纯黑等,这里指色彩一致。碧簟横陈,是说席子平放着。 次句“更无觞豆引飞蝇”,写夏日的蚊虫。觞,同“觞”。古代酒器,这里借以指酒杯。豆,盛放食物的器皿。飞蝇,即苍蝇。这两句是说,没有酒杯,没有食物供苍蝇叮咬。 后二句写自己避暑之趣:暑热逼人,日头如火
注释:撑傍,即撑船。羹鱼宋媪,指宋代诗人范成大《范村作》中“羹鱼一箸汤如水,日午犹堪煮菰菜”的羹鱼,即鲫鱼。绿荷,荷叶。匏瓜,葫芦。玄真,即王羲之。风前雨笠,是说天气晴朗时,他喜欢在雨天戴雨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在灵芝寺避暑时的景色和生活。作者通过描写荷花、茶具和王羲之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注释】 1.高峰南北两浮图:指庐山上的南、北二个塔。 2.桂隐相看四载馀;桂隐寺在庐山,是慧远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慧远法师曾在这里隐居。“桂隐”二字暗用晋陶潜的典故。 3.休怪出关犹从我:不要奇怪我从庐山出来,因为我有诗可作。“出关”二字暗用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意思是说,出关时,我还有诗可作。 【赏析】
注释:在灵芝寺避暑,我带着茶具泛舟湖上共成十绝。别浦归来时卷起钓线,蕉衣兰花佩饰洁净无尘。水荭秋晚重来欣赏美景,只约舂锄不要人来采摘。 赏析:此诗是诗人游览灵芝山时的即兴之作。全诗描绘了灵芝山的美景,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别浦归时卷钓缗”,描绘了诗人离开码头时收起钓钩的场景。第二句“蕉裳兰佩净无尘”,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身上的装扮,以及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