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馀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
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咏梅杂诗
介绍
《咏梅杂诗》是宋代诗人张道洽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张道洽,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张道洽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诗句原文:百馀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 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 诗句解读:首句“百馀年树未为古”意味着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树木尚未成为古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不变。第二句“三四点花何限春”则表达了春天里花朵的繁盛,用“何限”来形容花朵之多,给人以无限生机的感受。第三句“欲折一枝无处赠”描绘了诗人想要亲手折取一枝梅花却无处赠送的情境,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孤独感。末句“世间少有识花人”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自然之美的人的渴望。
《咏梅杂诗》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梅花这一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这首七言绝句,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情怀。
相关推荐
【注释】 百馀年:指树有一百馀年的历史了。 三四点:指梅花开在枝头,形成三个小花蕾。 欲折一枝:想折一枝梅花赠人。 无处赠:没有地方可以赠送。 识花人:懂得欣赏梅花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咏梅的。诗中用“百馀年”和“三四点”来说明梅花开在枝头,形成了许多花蕾,数量之多,难以计量。诗人想从这树上折一枝梅花送给朋友(或情人),可是又不知何处去赠送。因为世间少有人懂得欣赏梅花的美,所以只好叹惜地说
诗句: 此兄自是风尘表,半在山巅半水涯。 译文: 你这个人真是出类拔萃,既像高山又像流水一样,既有高山的气势又有流水的韵味。 注释: 风尘:指江湖、仕途。半在山巅半水涯:一半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倒,一半像流水一样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佩。首句“此兄自是风尘表”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既像高山又像流水,既有高山的气势又有流水的韵味
【注释】 疏花:稀疏的花枝。 嫩寒时:初寒时节。 粉蝶霜禽:即霜蝶和露鸟,指冬天的昆虫。 风流:这里指梅花的风韵。 为渠费尽雪桥诗:为梅花耗尽了写诗的时间。 【赏析】 这首咏梅诗以“咏梅”为题,却不是单纯地歌咏梅花的芳姿、清香和高洁,而是借咏梅来寄托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报国无门之悲。 开头两句说:疏疏落落的梅花在寒冷的清晨开放,那些娇嫩的花蕊在清寒中含苞欲放,而那些像蝴蝶一样的飞虫
【注释】 咏梅杂诗:这是一首题咏梅花的诗。林和靖,即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以爱梅闻名,有“梅妻鹤子”之美誉;杨补之,即杨无咎(1092—1147),北宋末年诗人,与林逋、陆游并称为“三高士”。阆风:指神仙所居的地方。 【译文】 风流百世的林逋和隐居深山的杨补之都是名垂青史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年而永存。自从他们归隐山林之后,又有几人能像他们那样欣赏梅花,再展画卷观赏诗词呢? 【赏析】
注释:夜晚深了,月亮透过小窗纱照进来,我梦到了瑶池的阿母家。急忙派遣山僮去打开门看,不知道是雪还是梅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梦中见到雪中盛开的梅花的情景。诗中的“夜深月透小窗纱,梦到瑶池阿母家”,以月光和梦境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意境。接着,“急遣山童开户看”一句,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梦幻的世界拉回到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渴望和期待。最后,“不知是雪是梅花”一句
【注释】 孤山:即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句:指唐代诗人卢仝的《七律·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这句诗用“梅花”来比喻梅妻鹤子的卢仝。万古香:意谓梅花香气长存不衰。老夫:作者自称。应笑:应当笑着,表示自嘲。无一语:没有一句值得称赞的话。 【赏析】 此诗写梅。诗人在描写梅时,首先点明自己与梅有缘,“孤山风味梅花句”,这是说:我与梅花有一种缘分,我咏梅,就像唐代大诗人卢仝咏梅一样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咏梅杂诗》的内容和意义。 1. 三生种植得梅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以及与梅花的特殊缘分。"三生"通常用来表示前世、今生、来世,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与梅花关系的某种超自然或哲学性的诠释。"种植得梅缘"则可能意味着诗人通过某种方式(如种植、照料等)与梅花有了特别的联系。 2. 每见梅花辄欲颠:这里的"辄欲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一看到梅花就难以自持的情感爆发
【诗句释义】: 1. 昔年诗担过罗浮,曾见梅花一夕留。 2. 翠凤几回清夜梦,月明还挂旧枝头。 【注释】: - 昔年诗担过罗浮:指诗人年轻时曾在罗浮山作诗。 - 曾见梅花一夕留:指诗人曾在一晚见到梅花盛开的情景。 - 翠凤几回清夜梦:形容诗人夜晚做梦时经常梦见翠凤。 - 月明还挂旧枝头:月亮明亮地挂在老枝上。 【译文】: 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罗浮山作诗时,曾看到梅花盛开的景象;
注释:在茶灶和熏炉旁摆放着笔床,黄昏时分我在东厢等待月光。无人知道花清雅的地方,影子落在寒池水中也散发香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首句“茶灶熏炉与笔床”,通过这些生活用品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温馨的氛围。第二句“黄昏待月在东厢”,则描绘了诗人在东厢等待月亮的场景,表现了诗人的期待之情。第三句“无人知得花清处”,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理解其花之美的无奈。最后一句“影落寒池水亦香”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不是梅花契分深,与谁共话岁寒心。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欣赏,并暗示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的人才能与其共鸣。"梅花契分深"意喻梅花的品格之高尚深厚,难以用言语表达。而"岁寒心"则是指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净。这一句强调了梅花的独有特性,只有那些与之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其深意。 2. 隔溪竹外无人见,自有香来不用寻。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时,先读懂原诗,然后逐词逐句分析其意境与情感,并注意作者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万里闲关庾岭回”的意思是:远游归来,闲居无事;庾岭一带,山清水秀。“庾岭”是江西境内的大庾岭,这里指江西。这两句写诗人远离故乡,来到大庾岭南面居住,但并不觉得寂寞,反而觉得自在、悠闲。因为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曾见此花来”,意即曾经见过梅花开在这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 ①“数点疏花不满枝”意思是:梅花虽然只有几朵,稀疏地点缀在枝头,但它们仍然生机勃勃,显得格外鲜艳。“疏”是稀薄的意思,此处形容梅花数量少;“点”是点缀的意思,形容梅花的密集。“满枝”与“不满”相对,突出梅树枝上梅花的稀少,也反衬出梅花的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倚栏惟恨月明迟”意思是:我倚栏而立,只盼望明月早点升起,好让梅花得到月光的照耀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梅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小小茅茨野老家":这句诗描述了梅花生长在野外的茅草屋中,与周围的桃树和李树不同,显得更加朴素自然。 - "不随桃李竞春华":这句诗表达了梅花不与其他花朵争夺春天的美丽,而是静静地绽放,展现了它的高洁品质。 - "欲知格韵真孤绝":这句诗暗示了梅花的品格非常独特,它独自开放,与其他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咏梅杂诗 百岁古树未为古,三四梅花何限春 张道洽的《咏梅杂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诗中描述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不拔,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诗的前两句“百余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描绘了梅花历经百年仍生机勃勃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主题等进行赏析。 “南枝太蚤北枝迟,非蚤非迟到时分”的意思是:梅花生长在南方,枝条向南伸展;梅树生长在北方,枝条向北伸展。南枝比北枝早开花,而花期又恰好在正午。这是写梅树的生长习性和开花时间。据此可作如下分析:梅花生长在南方,其枝叶自然向南舒展,因为那里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梅花生长在北国,其枝叶则自然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