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
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
深屋支蓬户,温炉暖缊袍。
老夫原不寐,鸣竹鼓萧骚。
岁暮书事十二首
介绍
。
《岁暮书事十二首》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组诗,共十二首。
Assistant: 1. 题目:岁暮书事十二首
- 创作年代: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0七九年)
- 艺术特色:
- 王安石的诗歌以议论见长,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 王安石的诗歌以议论见长,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 作者简介: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位列“千古第一政论家”之列。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位列“千古第一政论家”之列。
- 作品赏析:
- 这组诗共十二首,每首都写了一个特定的场景或人物,通过细腻入微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王安石善于运用
相关推荐
岁暮书事十二首 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 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 深屋支蓬户,温炉暖缊袍。 老夫原不寐,鸣竹鼓萧骚。 注释: - 岁晏:指年终时节,即年末。 - 北风疾:形容北风猛烈。 - 山空万谷号:山谷空旷,回声四起。 - 木枯随意折:树已枯萎,任凭它倒下即可。 - 鸿断不成高:大雁被折断无法飞向高空。 - 深屋支蓬户:在深屋中支起蓬草编成的门户。 - 温炉暖缊袍:火炉烧得很热
岁暮书事十二首 清洛鱼梁浅,霜鳞素鲫肥。 供厨调鼎快,充腹此羹稀。 老去只便饱,年来甘息机。 寒江鲈鲙美,怅望未成归。 注释:清洛水边,鱼梁的水位浅,鱼儿游动得慢,但它们身上的鳞片依然清晰可见。这些鱼儿经过一夜的霜雪,变得又肥又白,看起来特别诱人。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洛水边的景色和鱼儿的状态,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鱼儿的美丽和丰腴。在厨房中烹煮时,调入各种调料的鲤鱼汤让人感到愉快和满足
岁暮书事十二首 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 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 注释: 1. 风卷尘沙白:风卷起尘土,使得天空一片白色。 2. 云垂雪意凝:云层低垂,像是凝结着雪的意象。 3. 夜山时叫虎:夜晚的山林中不时传来老虎的叫声。 4. 晚市早收灯:傍晚的市场早早就收摊关门了。 5. 园栗炮还美:在园子里种植的栗子经过炮制后味道仍然鲜美。 6.
《岁暮书事十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共有八句。 第一句:牛羊已归去,残照满山陂。 注释:牛羊已经回到牧场,只剩下夕阳余晖洒在山坡上。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牛羊归去,夕阳落山,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第二句:霜雁田中静,风鸢木杪悲。 注释:田野上空的飞鸟已经休息,树枝上的风筝也失去了往日的欢快。 赏析:这句诗通过“霜雁”和“风鸢”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
岁暮书事十二首 原庙依冈起,传闻世祖营。 南阳无雊雉,熊耳合投兵。 霜日蓬原路,天风柏殿声。 山川英气在,不负昔闻名。 注释: 1. 原庙:指的是祭祀黄帝的庙宇,位于山丘之上。 2. 传闻世祖营:指传说中是世祖(即元代的忽必烈)修建的。 3. 南阳:指南阳郡,位于今天中国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4. 熊耳:指河南洛阳附近的熊耳山。 5. 投兵:指军队出征。 6. 霜日:指初冬时节
岁暮书事十二首 北风吹马疾,石径上危基。 野俎饱貆脯,山炉煮橡糜。 寒耕敲冻石,猎火上风枝。 留滞亲麋鹿,多惭发欲丝。 【注释】 1. “北风”一作“北风急”,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状况,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石径”一作“山路”,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这里是指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 3. 野俎:指野外的祭祀用的祭品,如猪头、羊头等。 4. “貆”(zhú):一种野兽。 5.
以下是对《岁暮书事十二首》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原文: 壮心常许国,平日讨论兵。 天地身将老,山河意欲惊。 病多缘痛饮,吟苦更伤情。 斗酒新丰市,何人问马生。 2. 译文: 我的心中常常怀有为国家出力的壮志,平日里喜欢讨论军事策略。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身体逐渐衰老,内心也渴望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身体虚弱,经常感到痛苦和悲伤。 我在新丰市品尝了美酒
岁暮书事十二首 自昔周人俗,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 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 注释: 1. 自昔周人俗:自从周朝的人开始,人们就喜欢奢侈和浪费。 2. 贪庸巧治生:贪婪和聪明是导致人们追求奢华生活的原因。 3. 千金不冠带: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一副漂亮的帽子和衣服来得重要。 4. 一饮起纷争:一旦开始饮酒,就会引起争吵和争斗。 5. 佩犊攻攘敚
《岁暮书事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第一句“千载伤顽俗”,描述了千年的时间跨度,感叹那些顽固、陈旧的风俗难以改变。第二句“遗风耿未忘”,表达了对那些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第三句“陈荒丘击鼓”,描绘了一幅荒废的战场景象,暗示着战争的残酷无情。第四句“魏褊女缝裳”
岁暮书事十二首 陈叶不肯堕,冻醪凝未融。 寒林晴有影,霜日冷无风。 许国片心壮,劳生双鬓蓬。 功名任愚智,万事古今同。 注释: - 陈叶不肯堕:树叶不肯飘落。 - 冻醪凝未融:酒已经冻住了,但还没有融化。 - 寒林晴有影:在晴朗的冬日里,树林的倒影清晰可见。 - 霜日冷无风:在寒冷的冬天里,天气很冷,没有风。 - 许国片心壮:为国家付出一片赤诚的心志。 - 劳生双鬓蓬:为了生活而劳累
【注释】 日落擎明烛,一杯千里心:意思是说,日落的时候点燃了明亮的蜡烛,举杯饮酒,心里想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骄儿惊醉舞,山仆怪悲吟:意思是说,孩子醉酒后欢快地起舞,仆人却奇怪地悲吟。 谷水急流急,天昏云起阴:意思是说,山谷里的水流湍急,天色昏暗,云层密布。 三更何处雁,急急尚哀音:意思是说,半夜时分,大雁飞过,发出急促的鸣叫声,让人心生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
岁末时节书事十二首 《岁暮书事十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共十二句,写于公元763年(天宝二年)冬天。此诗作于高适任刑部侍郎时,当时他因得罪朝廷权臣而被贬为封丘尉。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冬日的所做所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富有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诗句释义: 1. 云去暮天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