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

黄菊出荒岁,扬扬颜色好。
芙蓉不能霜,败裂不自保。
君子与小人,于此见其操。
最怜所种蔬,根叶依畦老。
朝晡充盘餐,滋味不枯槁。
鸡鸣邻里静,老子起常早。
呼童速沽酒,无使尊中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菊》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指代了上海青浦福寿园精心布置的一间灵堂,以及其中陈列的黄菊花。这束黄菊被命名为“黄菊同志”遗像

《黄菊》这一名称不仅代表了一束花,更象征着对逝去者生前品质和精神的一种缅怀与致敬。这种寄托着情感的花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自古以来,菊花便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视霜雪,恰如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颂。《礼记·月令篇》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屈原在《离骚》中赞美其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菊花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来看,菊花还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古人喜欢在一草一木中寻找寄托真性情的方式,菊花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高洁不屈,不趋炎附势,体现了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菊花的飘逸之美,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尤其是那些粉紫色的菊花,它们开得硕大,黄色的花蕊点缀其间,令人赞叹不已。

《黄菊》不仅仅是一束花的名字,它是对逝者生前品格的一种追忆和纪念。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于生命、自然和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