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徒夸篯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
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水逝。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身在世,也有方,只为时人没度量。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待临渊空叹羡。
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着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无言如害哑。
却去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
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
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一首古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介绍:

  1. 创作背景:张伯端在这首《赠白龙洞刘道人歌》中,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季节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玉走金飞两曜忙”以及“百年都来三万日”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宝贵。同时,“不觉童颜暗中失”和“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则反映了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人生的向往。
  2.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讲,《赠白龙洞刘道人歌》展现了张伯端卓越的诗歌才能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反思。通过对白龙洞刘道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顺应天命的人生态度。
  3. 艺术特色:张伯端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他的诗歌常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赠白龙洞刘道人歌》中,诗人利用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的生命过程和社会现象,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
  4. 后世影响:张伯端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誉,其作品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赠白龙洞刘道人歌》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对理解当时社会文化及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张伯端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通过他的作品,后人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作为一首优秀的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