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面日北窗寒,终日南窗体甚安。
向道老来惟倦坐,看销一缕篆烟残。
天台书事十三首
介绍
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李白
C. 白居易
答案: C.
“天台书事十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收录在《全唐诗》中。这首组诗共十三首,每首都写到天台山的某一景物或景象,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唐朝时期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研究。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天台书事十三首”出自《全唐诗》,收录在《全唐诗》中。
答案: C
相关推荐
南窗面日北窗寒,终日南窗体甚安。 向道老来惟倦坐,看销一缕篆烟残。 诗句释义 - 南窗面日北窗寒:描述南边有窗户面向太阳,而北边则因背对太阳而感到寒冷。 - 终日南窗体甚安:整日坐在南窗旁,身体感觉非常舒适安宁。 - 向道老来惟倦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安静地坐着休息。 - 看销一缕篆烟残:看着那一缕篆烟慢慢消散,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译文 南边的窗户面对着阳光
【注释】 老来:年岁已高。少睡:睡眠不充足。房栊:窗子和门。屡烘:多次熏蒸。披衣:披着衣服。打坐:盘腿坐下冥想。两山:指浙江天台山的南北两座山峰,这里以山峰代指寺庙,钟声代指佛音。 【赏析】 “老来少睡怕房栊,欲睡还休被屡烘”是说年纪大了睡觉不踏实,总怕有什么事情,于是在半睡半醒中,又起来坐了一会儿才睡下。诗中的“房栊”是指门窗,“被屡烘”则是说被子被反复地翻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因年事已高
注释:人情世故,无论怎样拨弄都不会疏离;只有亲信知交,彼此心意不会疏远。 几幅书信叠来又去,最后只收回一幅寒温的回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首句“人情人事拨来无”,意思是说无论怎样的人情世故,都拨不开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第二句“惟有亲知意不疏”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只有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之间才能有如此深厚的情谊。第三句“数幅沓来还一幅
【注释】 1. 天台:今属浙江省。 2. 苔:青苔。 3. 瑞香:一种植物,常春花的一种,香气浓郁,是观赏花卉之一。 4. 梅花萼(e):梅花的花苞。 5. 腊开:指冬季开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冬天的景象。首句写连绵的雨水使大地寒冷,连黄叶都沾满泥土而长满了苔藓。次句写枯黄的枝叶堆积在台阶上,显得一片荒凉。三句写梅花没有春天的气息,只有瑞香先于腊月开放。四句写瑞香先于腊月开放
注释:清晨,听到乌鸦的啼叫声,睡梦中被惊醒,我很高兴,看到满山的飞雪。于是急忙起床,想要披上衣服出门赏雪,但想到外面寒冷,就又放下衣服,靠在栏杆旁欣赏美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色和心情的诗。诗人在清晨醒来,听到乌鸦的啼叫声,感到惊喜,因为这是他很久没有听到的声音了。他立即想到外面是满山的飞雪,于是他急忙起床,想要披上衣服出门赏雪。然而,他又想到外面寒冷,就又放下衣服,靠在栏杆旁欣赏美景
【注释】天台:今浙江天台山。书事:记叙景物,抒写情怀。十三首:即《天台诗十二首》。松声、竹声:指松涛、竹涛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小圃的景致,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写得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小圃都无花木名,只栽松竹养馀清”。这里说,自己的小花园里没有栽种任何花草树木,只栽上了松树和竹子,以保持环境幽静清爽。“松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清雅之物
【注释】 绿阴:形容树荫浓密。侵:侵入。午窗:指中午时分,即正午。几案(jī àn):书案。繁:多而重。拆:拆开、取出。缄:封好的信或信封。卷帙(zhì):卷轴,泛指书籍。故人:老朋友。惠:赠与,这里是说赠送我。见:同“现”,现在。高情:深情厚谊。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在夏日午后读书时的情景的五言古诗。首句写绿荫遮天,阳光灿烂,照得书案上的书页发烫,使人感到困倦。二句写打开书信,看到朋友寄来的佳品
【注释】 飞霙:指纷纷扬扬的雪花。 冷回帘幕:指寒风吹得帘幕瑟瑟发抖。 瑞香:即梅花,古人认为瑞香有避邪之效。槛:栏杆。 紫锦笼:用紫绸作成的鸟笼,这里比喻梅花被雪覆盖的情景。 【赏析】 此诗是天台山诗人元稹的作品。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诗人曾在此隐居,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同游吟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天台山的雪景以及梅花傲立于风雪之中的景象。 首句“终日飞霙下远空,冷回帘幕怯东风”,写冬日的景色
诗句: 水云深处是吾家,饭有胡麻饮有茶。 译文: 在深深的水面与云雾之中,便是我的家。饭菜里有胡麻,饮料中有茶叶。 注释: - 水云:指山间云雾,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 家: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住所。 - 饭有胡麻:吃饭时有胡麻作为调料。胡麻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种子,常用于烹饪中。 - 饮有茶:喝茶时有茶叶陪伴。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赏析:
诗句:云出云归山未静,潮生潮落海非闲。岂如此老犹强健,一挂冠裳便掩关。 译文: 云在天空中升起又落下,山依然没有平静下来;潮涨潮落,大海永不停歇。我这样的年纪却依然健康强壮,一旦卸下官职,就立刻关门隐居了。 注释: 1. 云出云归山未静:描述自然景象的云彩变幻无常,时而升腾时而降落,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 2. 潮生潮落海非闲:描绘大海的潮汐变化,强调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在天台山的墙壁上所写,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束发名场历百艰”,意谓早年在科举考试中历经艰难,终于中了进士。 第二句“荷恩早许出清班”,意谓得到皇帝恩宠,早就答应他升任清职。这里,“恩”指皇帝的恩宠,“清班”指的是清官之职。 三四句“未能脱迹尘埃外”,意谓自己没有能够脱离官场的纷扰,身陷于朝廷的权谋纷争之中。 五六句“已爱着身泉石间”
注释:香火寻盟,想要结为夫妻,却要通过这道门槛,相迎的人家在哪里呢?路从舍北清溪曲,家在县东黄叶村。 赏析:这是一首写婚姻恋爱题材的诗,诗人在天台山游览时,偶遇一位姓黄的女子,二人一见钟情,但女方之父认为男方家境寒微,不同意这段姻缘,最后两人只好分道扬镳了。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热烈,充分体现了青年男女那种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
饭了从容古寺前,杖藜闲倚听清泉。 因看一则邻僧话,搅却老夫中夜眠。 注释:饭后悠闲地到古寺前面散步,拄着拐杖靠在一棵松树旁聆听那从山涧传来的水声。听到一个邻居和尚在谈话,扰乱了自己的好梦,只好回到屋里去休息。 译文: 饭后悠闲地到古寺前面散步,我靠着一棵松树,听着清泉潺潺流淌的声音。 听到一位邻居和尚正在聊天,扰乱了我的美梦,只好回到屋里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