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和人

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岸柳烟迷,海棠酒困,赢得春眠足。凭栏搔首,为谁消遣愁目。
遥想居士床头,竹渠新雨,溜瓮中春醁。不惜千钟为客寿,倒卧南山新绿。晚月催归,春风留住,费尽纱笼烛。恍疑仙洞,梦游天柱林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和人》是宋代词人葛郯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情感,成为宋词中的佳作之一,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欣赏。

从文学价值来看,《念奴娇·和人》在宋代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葛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西湖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交融状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神秘。同时,通过对“岸柳烟迷”、“海棠酒困”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宁静祥和的画面。

从情感表达上看,《念奴娇·和人》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葛郯在词中不仅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更通过“赢得春眠足”这一细节,透露出对生活安宁与享受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写,触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此外,整首词流露出一种闲适与超脱的情怀,体现了葛郯对世俗纷扰的淡然与超脱。

从艺术手法上看,《念奴娇·和人》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词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其中,“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一句尤为精彩,不仅形象描绘了湖面上的景致,更通过白鹭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命力,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丰富。此外,全词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格式,增强了词的音乐美感,使其在朗读时更为悦耳动听。

从文化背景上看,《念奴娇·和人》不仅是葛郯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文人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葛郯的作品,虽然未必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审美追求,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念奴娇·和人》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和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葛郯的这首词,无疑是宋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