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杨港

蒲帆发处渺回程,杨港渔家晚饭晴。
日转江空风势紧,水浮树秃雪枝明。
饥肠恋酒垂涎觅,愁眼供诗就口成。
天念奚囊向艰涩,故令岁晚迓春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杨港》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之一。此诗描绘了一幅渔家晚饭时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深情怀念

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作者介绍、作品赏析、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 蒲帆发处渺回程: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渔船上的帆篷被风吹起,远去的船只在江面上留下一道模糊的背影。
  • 杨港渔家晚饭晴:描绘了渔家的晚饭场景,夕阳余晖映照在渔家屋顶上,显得格外宁静温馨。
  • 日转江空风势紧:随着太阳落山,江面变得开阔,风势也变得更加猛烈,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水浮树秃雪枝明:水面上漂浮的树枝因为寒冷的天气而挂满了积雪,显得分外清晰。
  • 饥肠恋酒垂涎觅: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里思念家乡的美酒,渴望能够品尝到那醇厚的滋味。
  • 愁眼供诗就口成:诗人的双眼因为思乡之情而变得朦胧,却能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构思出诗句来。
  1. 作者介绍
  •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在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后,他选择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的作品却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渔家晚饭时的景色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 语言朴实无华:董嗣杲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意象生动:诗中的“蒲帆发处”,“杨港渔家”等意象都非常生动,通过具体的景物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1. 写作背景
  • 宋亡后的生活:董嗣杲在宋亡后选择隐居山林,改名思学,字无益,这反映出他对故土的无尽眷恋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 对故乡的记忆:《泊杨港》中的景色描写反映了董嗣杲对故乡的深刻记忆。无论是渔家的晚饭还是江面上的风景,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泊杨港》不仅是一首描写水乡风光的诗歌,更是董嗣杲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