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赏析。“泊杨港”是诗的标题,从题目可知此诗应为七绝。首联交代地点和时间;颔联写淮民在龙华寺北结屋居住、窥视朝廷版籍的情景;颈联叙述作者去年过此地时寻胜的心情以及今日与人的陌生之感;尾联表达作者内心激昂之情。
【答案】
泊杨港
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
译文:
龙华寺北的板桥平坦宽阔,几户人家在这里结庐而居。我多次来到边境地区查看户籍,独自游览淮海一带,觉得那里的人们不重视功名。去年经过这里曾经寻幽访胜,今天与他们相遇如同陌路之人。心中激愤难以抑制,听那江水声声,心如刀割。
赏析:“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诗人先点明自己的行踪。“龙华寺北”点明了地理位置,“平”、“结屋成”点明时间。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诗人又描绘自己游历的情景。“窥版籍”,窥探朝廷版籍,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但同时流露出了对官场的不满,“独游淮海”表明自己游历的目的是要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陋功名”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并不执着,而是看淡名利。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诗人回忆了去年经过此地寻幽觅胜的情景。“曾寻胜”说明诗人曾到此地寻找过精神寄托的地方,“似隔生”则表明了诗人与当地百姓的关系非常疏远,彼此之间仿佛没有交流,“逢人”二字更是体现了诗人与当地人之间的陌生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怀抱激昂无可制”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之情,“心折”则是诗人无法抑制心中的激情的表现,“听江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