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仙岩颂

生死浪中涅槃宅,与人同黑非同白。
谁令避世作聋盲,独来寒岩伏石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仙岩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尤其突出,被誉为“一祖三宗”之一。
  • 诗坛地位:黄庭坚是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列,被后人誉为“一祖三宗”,其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生死浪中涅盘宅,与人司黑非同白。
    谁令避世作聋盲,独来寒岩伏石壁。

  2. 诗歌鉴赏

  • 意境表达:诗中“生死浪中涅盘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涅槃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情感抒发:通过“与人司黑非同白”这一对比,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孤独与坚持,即使身处黑暗,也要追求真理的明亮。
  • 艺术手法:诗句采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上的深刻,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与研究。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黄庭坚的生活经历丰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基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感悟而创作的。
  1. 文化意义
  • 哲学思考:《伏仙岩颂》不仅反映了黄庭坚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 艺术价值:此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之中,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伏仙岩颂》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佳作,也是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和欣赏黄庭坚的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