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文酒自为情,身外鸿毛万事轻。
暑醉每怜风引梦,夜归多见月随行。
重寻兰若馀芳在,却怪桑门老态生。
点数朋游今有几,拂尘看字泪先横。
题白莲院东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白莲院东轩》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蔡襄创作的诗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文人的内心世界。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土第,授秘书省正字。历官太子中允、监进奏院、史馆检讨、国子司业等职。宋哲宗即位,蔡襄召为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忠惠。
原文:
昔年文酒自为情,
身外鸿毛万事轻。
暑醉每怜风引梦,
夜归多见月随行。
重寻兰若余芳在,
却怪桑门老态生。
点数朋游今有几,
拂尘看竹待时清。创作背景:《题白莲院东轩》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诗中的“白莲院”很可能是指一个具有宗教和艺术价值的场所,如寺庙或者园林。蔡襄在诗中提到的“文酒自为情”,可能指的是他在此地饮酒作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状态。同时,“身外鸿毛万事轻”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作品赏析: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例如,“暑醉每怜风引梦,夜归多见月随行”这两句,通过风和月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夜晚归来时的孤独和寂寞感。
写作技巧:在《题白莲院东轩》中,蔡襄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风比作能引导梦的使者,将月亮视作陪伴行走的伴侣。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题白莲院东轩》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