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石秀才淮上偶作

出汴忽如鱼脱网,长淮万里断烦嚣。
白云已抱日光转,碧浪更和天面摇。
自此乘槎须犯斗,谁能鞭石解为桥。
玉京醉客无消息,不及蓬山两信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石秀才淮上偶作》是宋朝诗人郑獬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淮河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郑獬生活在宋朝,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据资料显示,郑獬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在《次韵石秀才淮上偶作》中,通过描写淮河的壮丽景色,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诗句解读:在这首诗中,“出汴忽如鱼脱网,长淮万里断烦嚣。”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淮河宽阔的水面和宁静的景象,仿佛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弋,而长淮(指淮河)则显得辽阔而平静,没有一丝纷扰。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3. 艺术特点:郑獬的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淮河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白云已抱日光转,碧浪更和天面摇”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淮河的自然风光,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动感。

郑獬的《次韵石秀才淮上偶作》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它不仅是对淮河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獬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