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公挽词三首

初还丞相印,并授上公封。
门戟交行马,衣章杂绣龙。
策书休命毕,拜老未临雍。
遗爱无时息,凄凉在辍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康公挽词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挽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已故英雄的怀念之情,而且也是宋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追思。

首先来看诗歌的原文:

故国非乔木,兴王有世臣。嗟余后死者,犹及老成人。
德业经文武,风流表缙绅。空余行乐地,处处泣遗民。
再世忠清德,三朝翼赞勋。功成不归国,就访敢忘君。
旧学严诗律,余威靖塞氛。何当继韩奕,故吏总能文。

接下来详细解读各句含义:

  1. 故国非乔木:“故国”指的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乔木”则常用来比喻故乡或故土。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逝去家园的哀伤。

  2. 兴王有世臣:“兴王”指开国帝王,“世臣”是指为国事而效力、历经多代的老臣。诗人通过这个句子,赞扬了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们。

  3. 空余行乐地:“行乐地”指的是生前享受快乐的地方。这里诗人感叹自己已无法回到那些曾经快乐的地方,只能以悼念和缅怀的方式继续生活。

  4. 处处泣遗民:“遗民”指的是被战乱所迫而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往往在哀悼故国之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祈祷。

  5. 再世忠清德:诗人用“再世”来形容自己虽已逝世,但仍希望有机会再次出现,继续以忠贞不渝的品质和高尚的德行服务于国家。

  6. 三朝翼赞勋:这里的“三朝”可能指的是诗人一生中曾服务过的三个不同的朝代,“翼赞勋”则是辅助君主成就大业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以及对功绩的认可。

  7. 功成不归国:这是对自己无法回到故土的遗憾,也反映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8. 就访敢忘君:诗人虽然已离开人世,但仍然心怀国家大事,愿意回来探望君王并不忘君臣之义。

  9. 旧学严诗律:“旧学”指的是自己的学术基础,“严诗律”则强调诗人严谨的诗歌创作态度。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传承。

  10. 余威靖塞氛:“余威”指的是过去的威严或影响力,“靖塞氛”则意味着平定边疆的纷争。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后世留下良好的影响和治理边疆的愿望。

对于这首挽词的背景,我们知道苏轼与韩琦曾有过密切的政治合作关系。韩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以其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智慧闻名于世。苏轼曾在韩琦手下担任重要官职,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原因,苏轼最终与韩琦产生了分歧并导致关系破裂。韩琦去世后,苏轼写下《韩康公挽词三首》来表达他对这位恩师和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韩康公挽词三首》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得以窥见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友情、忠诚与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