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城南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南行》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这首诗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七言律诗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城南的乡村生活画卷。下面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 作品概述:《城南行》作为刘攽的代表之作,以其朴实平易的诗句和简洁流畅的节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诗中不仅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还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 诗歌内容:全诗开头“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便勾勒出了秋季江湖之水的汹涌澎湃,以及夜晚河流决堤的惊心动魄。接着“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诗人详细描绘了因洪水泛滥而导致的居民家园受损、生计艰难的场景。末尾“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则以自然景观与人物命运交织,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韵味,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困境。
- 艺术特点:在《城南行》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平静的江湖与动荡不安的大堤进行对照,突出了灾难带来的巨大冲击。此外,通过对具体人物和场景的细致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时代感和社会氛围。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传达出最准确的信息和情感。
- 历史背景:《城南行》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明初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农民起义、战乱频发,导致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混乱。刘攽通过自己的诗作,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关注与同情。这种关注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表达,更是对那个时代深刻理解的一种体现。
《城南行》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刘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城南的乡村生活图景,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气息和人们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