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寒食月明雨

寒食娱清夜,飞红已满城。
日悬春又暮,月是雨中明。
汉苑传新烛,鄜州忆故京。
柳梢眉黯黮,花上泪纵横。
人立斜河澹,晨占上冢晴。
绵田烟泣露,天老岂无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景寒食月明雨”是一首出自元代诗人刘辰翁的《春景·寒食月明雨》的诗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期间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1235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别号小山。南宋末年的诗人、文学家和词人,与陆游、尤袤、唐琬并称为“四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感慨时事、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作。《春景·寒食月明雨》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如下:寒食娱清夜,飞红已满城。 日悬春又暮,月是雨中明。 汉苑传新烛,鄜州忆故京。
  • 译文:在这个清明时节的夜晚,我享受着宁静的时光,看着满城的落花飘散。夕阳西下,春天似乎也到了尾声,而那明亮的月光却在雨中显得分外明亮。汉宫中传来了新的蜡烛光,让人想起远方的故乡,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思乡之情。
  1. 诗作赏析
  • 此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明的夜晚,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刘辰翁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此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反映。

《春景·寒食月明雨》是刘辰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窗口,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