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其五迎春

去年太岁田间土,明日香烟壁下尘。马上新人红又紫,眼前歌妓送还迎。
钗头燕,胜金紃。燕歌赵舞动南人。遗民植杖唐巾起,闲伴儿童看立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其五迎春》是南宋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热闹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约1235年—约1297年),初名华辰,字会孟、福孙,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期文学家。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称“江东儒宗”。宋末以太学生身份援例入仕,任行人司右迪功使兼忠州防御使,因与贾似道政见不合,求退居不赴,世称“刘须溪”。
  1. 诗词原文
    去年太岁田间土,明日香烟壁下尘。
    马上新人红又紫,眼前歌妓送还迎。
    钗头燕,胜金紃。燕歌赵舞动南人。
    遗民植杖唐巾起,闲伴儿童看立春。

  2. 诗词赏析

  • 主题内容:这首词通过对春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气氛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词中描绘了节日中的热闹场面,新人的婚礼、歌舞升平的场景等,都体现了古代春节的喜庆氛围。
  • 艺术手法:刘辰翁在创作中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钗头燕,胜金紃”用燕子作为喻体,寓意新人如同新生的燕子,充满生机和活力。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刘辰翁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个人经历:刘辰翁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中,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因此,他在作品中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这首《鹧鸪天·其五迎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