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其六立春后即事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其六立春后即事》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与主题
  • 诗歌创作背景:刘辰翁,字会孟,号辛木,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南宋时期具有重要地位。
  • 诗词内容概述:诗中描绘了立春之后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诗人通过“旧日桃符管送迎”和“灯球爆竹斗先赢”等句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的喜爱。同时,“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则展示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聚景象。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选择:诗中运用了如“梅弄雪”和“柳窥晴”等意象,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见一幅生动的春天画卷。
  • 节奏韵律:诗句的韵脚和节奏感强烈,如“灯球爆竹斗先嬴”与“鹿门乱走团栾久”,形成了一种欢快的节奏,使得整首诗显得活泼而又不失庄重。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残年犹自冷如冰”与“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和期待。
  1. 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 历史文化价值:该诗作不仅反映了宋代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民间对于新春的传统习惯和庆祝方式,为后人研究宋代社会风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审美启示:通过对这首《鹧鸪天·其六立春后即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手法。
  • 现实意义:在当代,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仍需要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来丰富精神世界。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为之努力奋斗。

刘辰翁的这首《鹧鸪天·其六立春后即事》不仅是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艺术造诣,也能获得生活的灵感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