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其三

北望蝶山,西迷凤苑。匆匆醉里题诗满。黄花只似去年黄,去年人去黄花远。
雨压城荒,丘园路断。却晴又恨公来晚。依稀自唱古人诗,明年此会知谁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其三》是清朝李慈铭的作品,而非其他朝代的词人作品。这首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踏莎行·其三》原文如下: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溪水照花影,沙鸥飞或低或昂。

接下来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赏析:

  1. 词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 基本信息:李慈铭,字子表,号默庵,晚清著名词人、学者,其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据记载,李慈铭曾因政治原因受到牵连,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能体会到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对现实的不满。
  • 创作时期:《踏莎行·其三》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中后期,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给文人墨客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李慈铭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词,无疑是他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1. 词的原文与翻译
  • 原文: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溪水照花影,沙鸥飞或低或昂。
  • 译文:小路两边的花朵已经稀疏,郊外到处都长满了新绿。高台边上的树木荫翳交错,隐约可见。溪水映照着花朵的影子,沙滩上的海鸥时而俯冲时而昂首飞翔。
  1. 词的艺术特色与主题
  • 艺术手法:李慈铭在《踏莎行·其三》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如拟人化、借景抒情等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此外,他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哀愁和孤独。
  • 主题内容: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

《踏莎行·其三》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在欣赏这部作品时,人们应当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体会,以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