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

金碧千间尽,惟庵免劫灰。
佛归何国去,僧自别峰来。
巨石神鞭至,悬崖帝凿开。
幽寻情未已,木杪夕阳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岩》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瑞岩》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以下将介绍《瑞岩》:

  1.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约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刘克庄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及历史著作,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激情,擅长用典,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诗歌原文:《瑞岩》全文如下:
    金碧千间尽,惟庵免劫灰。
    佛归何国去,僧自别峰来。
    巨石神鞭至,悬崖帝凿开。
    幽寻情未已,木杪夕阳催。

  3.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瑞岩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自然美。首联“金碧千间尽,惟庵免劫灰”通过对比强调了瑞岩的古老与宁静,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依然保留了其辉煌的历史面貌。颔联“佛归何国去,僧自别峰来”则表达了对宗教人物归宿的哲思,同时也暗示了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颈联“巨石神鞭至,悬崖帝凿开”则形象地描述了岩石的形状和构造,体现了自然之力的伟大以及人类对其的改造。尾联“幽寻情未已,木杪夕阳催”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景的留恋和不舍。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瑞岩》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对于喜爱文学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深入理解并欣赏《瑞岩》等经典之作,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