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蚊

扰扰万类殊,可憎非一族。
甚哉蚊之微,岂足污简牍。
乾坤量广大,善恶皆含育。
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黩。
禹鼎象神奸,蛟龙远潜伏。
周公驱猛兽,人始居川陆。
尔来千百年,天地得清肃。
大患已云除,细微遗不录。
蝇虻蚤虱虮,蜂蝎蚖蛇蝮。
惟尔于其间,有形才一粟。
虽微无柰众,惟小难防毒。
尝闻高邮间,猛虎死凌辱。
哀哉露筋女,万古雠不复。
水乡自宜尔,可怪穷边俗。
晨飧下帷帱,盛暑泥驹犊。
我来守穷山,地气尤卑溽。
官闲懒所便,惟睡宜偏足。
难堪尔类多,枕席厌缘扑。
熏檐苦烟埃,燎壁疲照烛。
荒城繁草树,旱气飞炎熇。
羲和驱日车,当午不转毂。
清风得夕凉,如赦脱囚梏。
扫庭露青天,坐月荫嘉木。
汝宁无他时,忍此见迫促。
翾翾伺昏黑,稍稍出壁屋。
填空来若翳,聚隙多可掬。
丛身疑陷围,聒耳如遭哭。
猛攘欲张拳,暗中甚飞镞。
手足不自救,其能营背腹。
盘餐劳扇拂,立寐僵僮仆。
端然穷百计,还坐瞑双目。
于吾固不较,在尔诚为酷。
谁能推物理,无乃乖人欲。
驺虞凤凰麟,千载不一瞩。
思之不可见,恶者无由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憎蚊》是宋朝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多有传世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扰扰万类殊,可憎非一族:形容蚊虫虽小,却能扰人,令人厌恶。
  • 甚哉蚊之微,岂足污简牍:蚊子虽然微小,但足以玷污书写用的竹简。
  • 乾坤量广大,善恶皆含育:宇宙广阔,善恶并存,都有其存在的空间。
  • 禹鼎象神奸,蛟龙远潜伏:比喻君子如神禹般治理国家,而小人则像蛟龙般隐匿不出。
  • 周公驱猛兽,人始居川陆:周公时期,人们开始定居并耕作于川地与陆地上。
  • 尔来千百年,天地得清肃:从那时起,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天地之间变得清朗而肃穆。
  • 大患已云除,细微遗不录:过去的大祸已经消除,但对那些细小的问题却不再追究。
  1. 诗歌赏析
  • 主题突出:《憎蚊》通过描写蚊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微小事物的轻视以及对大道理的重视。诗人认为,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不应该被忽视。
  • 寓意深刻: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蚊虫的形象,还借此反映了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蚊虫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通过对蚊虫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憎蚊》作为欧阳修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和自然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诗人的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