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不换校书郎,但欲封侯管醉乡。
疏懒无成嵇叔夜,清狂似达贺知章。
安贫不怕黄金尽,既老从教白发长。
百计不如归去好,子孙相对说农桑。
思归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归乐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和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思归乐二首》的作者是张祜,字承吉,出生于清河(今属河北),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他初寓姑苏,因喜爱丹阳曲阿,故在此筑室隐居而终。元和、长庆间,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担任天平节度使后,上表推荐,但被元稹排挤,失意后客淮南。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流转自然,有隐逸之气。在《全唐诗》中存其诗二卷,共三百四十九首,有《张处士诗集》传世。
诗词原文:晚日催弦管,春风入绮罗。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未言归。
诗词鉴赏:张祜的《思归乐二首》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通过“杏花”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形象地描绘了杏花随风飘落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此外,诗中的“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之一。
《思归乐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深情的古诗,也是唐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