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

十日春晴未放梅,篮舆端为看山来。
路寻绝壑空流水,寺倚苍岩只废台。
处士尚馀三亩宅,野僧合买万松栽。
故知佳兴难为败,上尽西峰眼界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是韩元吉的作品,收录于《全宋诗·卷四百六十六》。这首诗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与友人苏训直相约一同游览招隐寺时的所思所感。《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是韩元吉的著名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体现了他对友情和诗歌创作的珍视。

从文学角度来看,韩元吉的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十日春晴未放梅,篮舆端为看山来”两句,诗人展现了春日里山峦起伏、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此外,“处士尚余三亩宅,野僧合买万松栽”等语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细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韩元吉的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对招隐寺等名胜古迹的描写,韩元吉传递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文美的独到见解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宋代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艺创作和自然欣赏的重视,以及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从历史背景来看,韩元吉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元吉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韩元吉的《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风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美好人生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