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菊烂然

彼美黄金花,为我绕池游。
十月无清霜,尚作重阳秋。
胡广潭何为,陶潜篱何求。
人物偶相值,终古评不休。
兴惬景勿违,语到气自遒。
小摘问颓龄,记取南山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上菊烂然》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的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赏析: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成就:韩淲(1152-1224),字仲止,一字子澄,江西铅山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官至户部郎中。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咏史抒怀等题材,以淡雅清丽著称,深受后世赞誉。
  • 诗歌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秋,时值韩淲任户部郎中期间。当时正值重阳季节,诗人游赏池畔菊花,遂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内容:彼美黄金花,为我绕池游。十月无清霜,尚作重阳秋。胡广潭何为,陶潜篱何求。人物偶相值,终古评不休。兴惬景勿违,语到气自遒。小摘问颓龄,记取南山幽。
  • 诗意解析: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首句“彼美黄金花”便以金黄的菊花喻指美好,随后“我”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诗人在重阳时节游赏池中的菊花,感受着秋日的温暖与菊花的馨香。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表面的赞美上,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历史人物陶渊明、胡广等人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物事迹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与生命体验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池上菊烂然》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长,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北方山林的雄浑。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重阳菊花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静谧之美。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黄金花”、“胡广潭”、“陶潜篱”,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增加了其艺术表现力。
  • 文化意蕴:从文化角度来看,《池上菊烂然》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诗中的“人物偶相值”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而“终古评不休”则表达了对于历史评价的反思和对于永恒价值的探求。这首诗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崇尚道德的一种体现。

《池上菊烂然》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的宋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