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发嘉州》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苏轼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仅是文坛巨擘,还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
  • 文学成就: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极为卓越,其诗词、散文皆为后世所推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 译文:早晨出发时鼓声隆隆,西边的风吹拂着旗帜翻飞。故乡已经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锦水细得像看不见一样,蛮江清澈得令人怜惜。奔腾越过了佛足,开阔平坦地延伸至远方。郊外市场有卖茶僧人闲逛,夕阳下钓鱼台映衬着淡淡的炊烟。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苏轼父子赴京途中,嘉祐四年,当时苏轼、苏辙兄弟均中举,父亲苏洵也刚去世不久。他们一家人在奔母丧返四川眉山后,随父再赴京都,取岷江水路经嘉州、犍为,出蜀出峡,直达江陵。苏轼此时二十四岁,饱览山川之胜,内心感触颇深,遂以诗表达其情感。
  1.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苏轼在《初发嘉州》中使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景物,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中的景象。
  • 联想想象:苏轼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抒情性:此诗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抒情性,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乡愁与感慨。

《初发嘉州》不仅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师的才情,更反映出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对于研究苏轼及其同时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