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
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
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
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巉巉九顶峰,可爱不可住。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
舟人尽敛容,竞欲揖其拇。
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阴,壁峭上无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览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鸣橹。
至楚不复留,上马千里去。
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
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
【注释】
嘉州:今四川雅安。
沫江滨:江边。
荆楚:指楚国,这里以楚国自比,表示对故乡的眷恋。
树两旗:在船头树立两面大旗。
势如征(zhēng)戍(shù):形势就像远征戍守的军队一样。
纷(fèn)纷纷:形容人很多,杂乱的样子。
余生:我的生命。
江阳:地名,这里指长江边的阳朔县。
山阳:地名,这里指九嶷山的阳山。
巉巉(chán chán):高耸险峻的样子。
佛脚:佛教传说中的佛像脚下有祥云缭绕,故称佛脚。
舟人:船上的人。
争欲揖:都想拱手致意。
乌牛:地名,在嘉州附近。
中渚:水中央的沙洲。
移舟:把船移到水边。
山阴:山的北面,指九嶷山北麓。
壁峭:山崖陡峭。
古郭生:古代诗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辨虫鱼:分辨昆虫和鱼类。
尔雅:一种古代汉语词典,这里泛指各种典籍。
洗砚去残墨:洗掉砚台里的陈年墨水。
遗墨处:留下墨迹的地方。
览物:观赏事物。
悲古人:感叹古人。
嗟此空自苦;感叹这些白白地自寻烦恼。
南行:向南走。
上马:骑上马。
此事谁是非:这件事是谁对谁错?
重回顾:再三回顾。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赴任嘉州刺史途中所作,抒写了旅途中所见所感。全诗八句,前六句描写了诗人放舟沫江,远望荆楚,树起两旗,舟人众多等景象;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未来前途的忧虑。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叹和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感。
首联“初发嘉州”点明题旨。诗人刚从嘉州出发,便写下了这首诗。“放舟沫江滨”,写诗人顺流而下,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表现了一种轻快、畅快的心情。“往念”两句,写诗人看到沿途风光时,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击鼓”三句,写诗人在船上看到远处的荆楚大地,心生向往之情。“纷纷上船人”,写随船而来的人们很多,船行速度很快,使人无暇交谈。“余生虽江阳”一句,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感慨自己一生漂泊,没有归宿之地。
颔联“巉巉九顶峰”写诗人站在船头,眺望前方的九嶷山,山势险峻,景色优美。“可爱不可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喜爱之情。然而,这种美景只能让人欣赏,而不能让人居住,更不能让人拥有。这两句既写出了九嶷山的美丽,又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颈联“飞舟过山足”写诗人的船只已经过了九嶷山的山脚,而山顶上的佛脚却清晰可见。诗人用“飞舟”形容船行的速度之快,用“佛脚”形容山峰之高,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飞舟过山足”与“佛脚见江浒”相呼应,既写出了九嶷山的壮美,又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舟人尽敛容”写船夫们看到九嶷山的美景,都收敛了面容,显得十分庄重。“竞欲揖其拇”一句,写船夫们争相向佛脚作揖的情景,表现出他们对佛祖的敬畏之情。然而,这股敬畏之情并不能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俄顷已不见”一句,写诗人在船行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的寺庙和塔楼,但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的景象而已。“乌牛在中渚”一句,写诗人的船在中渚停留下来,遇到了一位名叫乌牛的人。这位乌牛虽然不是僧人,但他对佛法的理解却非常深刻。他告诉诗人,人生就如同这江水一样,有时平静无波,有时汹涌澎湃。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行程和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