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是宋代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心,还体现了其个人的忧思和无奈。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苏洵,字子瞻,号东瀛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散文著称,尤其擅长政论与史论,其文章风格严谨而犀利,对后来的散文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诗歌创作:《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作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洵因直言进谏而获罪遭贬,途经长安时所作。
诗歌原文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潘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怳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及个人遭遇的感慨。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展现了苏洵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不造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 文化意义: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不仅是苏洵个人情感和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宋代社会背景下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成就,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