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
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
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密谁能开。
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
我子在襁褓,君犹无婴孩。
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
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
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
况从与君别,多事岁若排。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无才。
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
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
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自咍。
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
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
不意君在此,得奉笑与诙。
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
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腮。
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
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
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
答陈公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陈公美》是宋代文学家苏洵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友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诗歌原文: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
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
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蜜谁能开。
齿发俱未改,相看如两孩。主题思想:
- 友情的珍贵:诗中多次提到与陈公美的交往和友谊,表达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感。
- 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百年”、“十载”等时间流逝的描述,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对变化的接受:尽管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认为即使年岁增长、容颜改变,但与朋友间的深厚友情依旧不变。
-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变迁。
- 象征与隐喻的使用:例如,“分蜜谁能开”可能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变化,暗喻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真挚友情的困难。
- 语言的精炼与含蓄:苏洵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能够引人深思。
-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古代诗词的一部分,《答陈公美》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 文化传承:苏洵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 现代意义:
- 友情的价值:《答陈公美》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和维护朋友之间的关系。
- 生命的态度:诗句中的乐观和接受变化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 阅读建议:
- 尝试多次阅读,以理解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
- 结合其他文学作品或历史背景,进行跨学科学习。
- 参加讨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对诗歌的理解。
《答陈公美》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与友情的古诗,也是对人与人关系深刻洞察的佳作。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这首诗提供了一种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视角,提醒人们珍视身边的每一段关系,无论它有多么短暂或是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