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北垣荆棘旧成堆,留待公来次第开。
车马已通城下路,榛芜尽付冶家灰。
异时碧瓦千门合,应记红旌百度来。
自笑裨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该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政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则被召回朝廷,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右司谏。这首诗是诗人在黄州期间写给友人、时任筠州知州的毛维瞻的。

全诗共三首,每首都以“修城”为题,通过写诗人眼中的城,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第一首:“筑墙高数尺,远望如飞龙。近看何所似,但见一丛丛。”

第二首:“城头日色好,城外风烟恶。谁言此城中,有路通天角。”

第三首:“筑城非难事,难在心不坚。我今欲筑城,恐为人所谗。”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时局的不满,以及对自身政治抱负和抱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