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
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
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
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
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
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
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
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迟韵二首》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对《次迟韵二首》的原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1. 原文内容
  • 第一首:“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餱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
  • 第二首:“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阳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与比喻:《次迟韵二首》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例如,“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中的鸿雁,象征着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阴晴相纠缠,反覆更自治”则描绘了自然界中阴阳变化的循环往复,寓意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语言风格:《次迟韵二首》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力量和深度。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也更能打动人心。
  1. 历史价值
  • 文学地位:《次迟韵二首》作为宋代诗人苏辙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代学者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材料。
  • 文化传承:通过对《次迟韵二首》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还可以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这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次迟韵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展现。它不仅记录了苏辙个人的情感经历和生活感悟,也反映了整个宋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