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迟韵二首
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注释
- 世事非吾忧:世间的是非和琐事不是我所关心的。
- 物理有必至:自然规律和物理定律是必然存在的,无法避免。
- 常旸百川竭:太阳暴晒,导致河流干涸。
- 顾亦防雨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准备防雨的措施。
- 阴阳相纠缠:自然界的阴阳现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 反覆更自治: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断循环、自我调整的。
- 幽怀澹不起: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影响。
- 默坐识其意:静静地坐着,体会其中的道理或深意。
- 长子念衰老:长子因为年老而感到忧虑。
- 远行重惭愧:因长途跋涉而感到羞愧。
- 疏慵身似僧:形容自己懒散如僧。
- 岑寂家近寺:家里靠近寺庙,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 但闻事日新:每天听闻的都是一些新的事情发生。
- 未觉吾有异:没有意识到我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 器锽本自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由内在的力量驱动的。
- 藩角徒不遂:只是表面的装饰,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 得失众共知:成功与否,大家都很清楚。
- 穷达佛所记: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是佛教故事中的一部分。
- 要令北归日:等到有机会返回北方时。
- 粗究一大事:简要地探讨一下这个重要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世事并非自己所担忧的事情,而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他观察到自然中的阳和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现象。尽管面临干旱等困境,但他并不因此感到焦虑,而是保持内心平静。他还提到长子因年老而感到担忧,而自己则因为生活的懒散而像僧人一样。在家庭环境中,他感受到了安静和接近寺庙的氛围。尽管每天都听到新的消息,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本性和内在力量,以及事物的表面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他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佛教故事中的一部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最后一句“要令北归日”,表明诗人希望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能够回到他的出生地北方,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观,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