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淡无着,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着,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译文:
苏轼和陶渊明读《山海经》的诗想要一起写作却未完成,梦中得到了几行诗后醒来补充完善。
此心淡无着,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注释:

  1. “此心淡无着,与物常欣然”:这里的“此心”指的是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淡无着”表示这种情感和思想是淡然、不执着的,与外界万物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与物常欣然”则表示作者对于世间万物都持有一种愉悦、欣赏的态度。

  2.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闲暇的时候偶尔会有所领悟,就像白云一样存在于空间之中。这里用“偶有见”来表示偶然性的发现,而“白云在空间”则是一种比喻表达,暗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3.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这里的“爱之欲吐玩”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诗的喜爱,甚至到了无法控制自己的兴奋程度的地步。而“恐为时俗传”则是担心这首诗会被世人所理解、传播,可能因此失去它的独特价值。

  4.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反复思考后,诗人决定放弃这个作品,就像云彩消散后天空变得宽广一样。这里的“逡巡”意味着犹豫、徘徊,而“云散空长天”则形象地描绘了云彩散去后空旷的天空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超脱。

  5.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这里的“永愧陶彭泽”表示诗人长久以来都在惭愧自己无法达到陶渊明那样的境界,而“佳句如珠圆”则是说诗人的诗句优美如同珍珠般圆润。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和自身与之的差距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于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的回应和补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