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
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
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庭前峻山槎之馀,盆中养鳅大如鱼。
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悬壶。
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
兄居溪堂南山趺,濯足溪水惊雁凫。
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蹰。
东轩鄙陋何足居,欲行不行系辕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作的具体分析:

  1. 原文展示:《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的原文如下:“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2. 创作背景:苏辙创作此诗的背景不详,但据诗中内容可以推测,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身处炎热之地或在酷暑时节。苏辙通过描写夏日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3.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句中的“细莎”、“轻葛”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中的那份清凉与宁静。同时,诗人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诗中,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4.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反映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