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
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介绍
这是一首以济南事作十首的七言诗,由李峤和崔融共同创作。以下是该诗的部分内容: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李峤
山城多古意,日暮数峰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逐轻。
烟深树色合,云断夕光生。
独有泉鸣处,寒声入夜清。
崔融
城上青山远,江边绿水长。
雨余蝉更噪,风过鸟犹翔。
草色连天碧,花枝映日黄。
时见北窗凉。
相关推荐
【注释】: 1. 远游既为东鲁:指作者在东鲁(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带)做官时。东鲁,指山东。 2. 迁居又爱南山:指作者在东鲁任上后,因思乡而迁居到济南,喜爱那里的山景。 3. 齿发自知将老:指年纪渐大,自己知道已到了老年。 4. 心怀且欲偷安:意在寻求一种安逸的生活。 【译文】: 我到东鲁已经一段时间了,又在济南安居乐业。 岁月不饶人,我知道该老了,但心里还想着求得一份安宁。 【赏析】:
注释与赏析: 舜井溢流,是说舜帝之井溢出。舜井位于今山东济南长清区圣井街道舜王庙内,相传舜帝曾以井为媒,向尧帝求婚。“历山近在城头”,历山是泰山的别称。据《水经注》记载,历山就在济南市长清区东北的山头上。这两句是说自己在济南三年了,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有机会回家看看。 羁旅三年忘去,意思是说在这三年里,自己一直在外地漂泊,忘记了家乡。故园何日归休,意思是说现在自己还在外地漂泊
注释: 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 在西湖上野步时,看到绿柳密布,晴天登上北渚,只见烟雾缭绕。 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 蒲莲可以供人食用,而鱼和蟹则不需要花钱购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野步西湖绿缛”,描绘了作者在西湖边漫步时,看到绿柳密布的美丽景色。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次句“晴登北渚烟绵”
【注释】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 饮酒:饮宴。方桥:古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西南,有方子亭。相传为汉代孝子董永故事发生地。夜月:指月亮之夜,即中秋。冉冉:香气飘动的样子。荷香:荷花散发的香气。悠悠:形容水面宽广。无穷:没有止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约,写济南方桥、画舫、荷香、水面等景色而作。全诗意境清丽,格调闲雅。 首句“饮酒方桥夜月”,点题,写饮酒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注释:雨后天晴,山景如画,欲流的瀑布令人心旷神怡。寒冷时水气蒸腾,如同蒸气。美丽的风景不需要到吴越地区才能欣赏,到处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描绘济南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句简洁明快,富有诗意
扬雄手握着戟已经很久,陶潜归隐田园却未能。 看着眼前山光水色,无奈只能感叹时光。 精神受到官场的折磨,心伤旧日的簿册
注释: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终年常常亲自用马鞭抽打自己,我这一辈子只知道辜负了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想要寻找古代的学问却无处可寻,时常有老朋友给我启发和鼓励。 赏析: 首联“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自我批评。整首诗以自责开始,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自我反省。诗人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始终亲自用马鞭抽打自己
【注释】: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回答文与可的六言诗。文与可是苏辙之弟,善画竹,有《墨竹赋》。苏轼在徐州时,曾作《竹枝词》赠之。“六言”指六言诗,一种形式自由、不拘韵律的诗歌。《答文与可书》:“子由近作小词,虽协音律,而诗意不深。” 故人远在江汉,万里时寄声音:老朋友啊,你如今远在长江之南、汉水之北,相隔万里,时常寄来书信,询问我的近况和生活。 闻道禅心寂寞,未废诗人苦吟
【注释】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 参:比并,对照。 微词:婉转的措辞,指含蓄的批评。 间发:隐约露出。 离骚: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总集。后世常以“楚辞”或“离骚”泛指古代长篇抒情诗。 比君庾信,莫年诗赋尤高:意思是说您(文与可)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可以与南朝梁代诗人庾信相比拟,而您的诗作和赋作,更是超过庾信。 【赏析】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相思欲见无路,满秩西归有时。 及君铃阁少事,饮我松醪满卮。 注释: - 相思欲见无路:思念某人却不能相见,就像没有路可走一样。 - 满秩西归有时:官职满了要回朝,但时间不确定。 - 及君铃阁少事:你担任了小小的官职,责任不大。 - 饮我松醪满卮:请允许我敬你一杯美酒。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一卮为一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