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愁思

日落烟欲横,山寒翠将滴。
荒村渺愁人,跬步触四塞。
路遥两髀酸,颇恨身不翼。
舍策还怅然,倦倚松下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愁思》是宋代诗人罗与之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忧愁和疲惫。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山行愁思》的作者罗与之,生活在宋代,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涉猎书法和绘画等艺术领域。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诗歌原文:日落烟欲横,山寒翠将滴。荒村渺愁人,跬步触四塞。路遥两髀酸,颇恨身不翼。舍策还怅然,倦倚松下石。明月印野水,暮色进旅愁。仆痛主亦疲,心口相怨尤。茅舍劣容膝,弛担聊小休。会当理归策,甘彼穷山囚。
  3. 诗歌内容赏析:《山行愁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景象,通过日落、山寒、翠滴等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带有些许凄凉的画面。诗句“荒村渺愁人,跬步触四塞”表达了诗人行走在荒凉村庄中的感受,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周围的环境似乎也充满了无尽的忧愁。“明月印野水,暮色进旅愁”则是诗人眼中的夜景描写,明月倒映在静谧的湖面上,而周围的景色则增添了一份旅行者的孤独和无助。

《山行愁思》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和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人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从而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之美。

相关推荐